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与探究

金显平黄思勇

金显平黄思勇(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在人才层次普遍高移的就业市场中,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必须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综合各地政府、高职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力量建立就业体系,才能促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真正走出困境,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实践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或“高职”)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成败与就业市场关系密切。按照上述培养目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主要是一线的技术性职业/岗位(群)。当前,高职教育的就业情况已成为评估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试金石,毕业生就业率已经上升到高职教育相关专业是否继续办学的高度。

笔者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例,以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为切入点,由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做法、就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逐步深入,进而提出了解决方法,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思路、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参考。

一、该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1.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09、10、11届毕业生计240人,每届毕业生截至当年10月底,第一次就业率(协议签约率)为100%。经相关部门跟踪考察,其中近90%的毕业生进入制药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另有10%签约进入其他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或通过专升本进一步深造。

2.学院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单位情况。

学院和系部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本专业形成了“学院——系——教研室”三级促进就业工作体制。学院层面组织综合性招聘会10余场,系部联系长期校企合作企业10余家。专业带头人积极介入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研,根据顶岗实习企业反馈的信息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需求同步;教研室利用暑期安排专任教师到与本专业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进行业务拓展,加强与用人企业的友好往来与项目合作,建立了校、企长期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的共同努力有效地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仅对2011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达150余个,充分保证了每个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性需求。

3.就业特点。

对口的制药企业受GMP管理规定,一个企业一次性接受毕业生人数有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与本专业签有顶岗实

习协议的校企合作企业,充分发挥实习企业点多面广的特点,以双向选择方式,走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路子,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二、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自我定位偏高造成就业被动。

部分高职毕业生不愿从事第一线工作任务,缺乏吃苦精神。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没有任何企业愿意任用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去从事管理层或是技术业务骨干的职务。自我定位与现实工作岗位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有“等待、观望”的心态,同时也折射出高职学院对毕业生就业的“包办”将引发诟病。

2.留守与逃离出现羊群效应。

面对诸多可选择的用人单位,部分毕业生不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自主选择,而是从众地选择多数人愿意前往的企业就业。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自身期望与现实岗位之间的差异经常引发毕业生集体逃离或陆续逃离就业企业的连锁反应。

3.学生对就业政策模糊不清。

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教育不力,导致学生觉得就业指导就是一门考查课,应付过关即可,忽视了就业指导教育在其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学生对与其就业息息相关的各个环节、各种材料、就业流程操作的认识参差不齐,就业指导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并严重影响到本人顺利就业。

4.企业承诺不兑现,引发“留守”荒。

薪水福利、岗位设置、发展空间是就业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部分企业招聘时,将上述指标夸大宣传,以拉拢迫切就业的学生的心。但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发现,待遇缩水、工作时间超负荷、岗位职责偏差,企业校园招聘时宣称的美好前景在这里根本无法实现,导致学生纷纷选择逃离。

5.自主创业不那么简单。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国家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诸多因素制约着自主创业的顺利开展,真正能够实现毕业后创业的并不是很多,多数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态度还只是停留在敢想不敢做的阶段。

三、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1.学生要进一步提高核心就业竞争力

(1)及早进行职业规划。

提早进行职业规划有助于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2)全面提升个人职业素质。

用人企业不仅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为多数用人企业必要考核的内容。所以,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要全面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与开拓创新能力,以提高自己在求职中的基本竞争力。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高职学生从进入学校起就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假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可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

2.高职学院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模式

(1)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教学内容对就业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学校应该结合社会需求及时优化课程结构,适时增设新课程,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而推陈出新,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储备文化基础。

(2)全面开展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学校应通过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系统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就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一是将就业教育早期化、职业指导经常化。可以将就业教育提前到入学教育阶段,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二是教育手段多元化。就业指导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还可以利用网络、讲座、座谈会、就业报告等方式开设就业指导教育。三是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强化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对创业技能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创业能力。

(3)深化在校专业综合实训过程,练就专业操作技能。

在校期间的专业综合实训是将基础文化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以特定生产项目为过程,全面实施生产的教学,其特点是将单门职业技术课的技能综合,全面操练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在专业综合实训过程中练就的操作技能是毕业生在对口企业实现就业的重要基础。

(4)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最终以用人单位接受高职毕业生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标志。因此,密切校企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途径,坚持“产、学、研”结合之路,不仅有利于企业引进的人才能够保证“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同时也是高职学院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一条好路子。

3.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

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就业促进政策和措施的贯彻力度。目前国家制定的很多就业促进措施在实践中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二是促进措施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有效地宣传与落实贯彻各项就业促进政策,才可能消除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

为此,地方政府一要加大自主创业宣传力度,营造创业氛围,引导学生转变思想、增强信心,更好地实现自主创业;二要整合现有资源,集中搭建专门指导和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基地;三要鼓励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出台专门的高校创业培训计划,并为高职学院创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