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在理念上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全面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做的。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从文本中体验美,感受美。依托家庭,我让孩子们体会爱,回报爱。利用活动我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温暖,提升认识。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感恩,从中体验到生命的宝贵,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心灵放飞
LetthoughtrealizationflyinChineseactivity
HuangXiu-qing
Abstract:Thenewcourseconceptistoconsiderthestudentstobemainobject.Theteachersmustfocusonthestudents’ability.Asateacher,inChineseteaching,weteachersmustmakethestudentsimprovetheirabilityandsenseofthought.Thus,theywilllearnhowtogetalongwithothers,howtorespectothersandexperiencethereallife.
Keywords:mind-flying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丰富。影视、网络等媒体,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但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因为现在的家长不可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什么。而孩子们离开家呆的时间较长的地方,只有学校。因此作为现在的语文老师应该说更多了一份责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源泉。语文老师有责任把孩子引向生活,引向现实,引向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由此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提高语文素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熏陶,使他们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因此,可以精心预设一些语文活动,智慧引领,放飞学生的心灵。
一、利用文本美化学生的心灵
在苏教版的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质精美的文章,通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懂得了要爱自然、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生活。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创作是如此,学语文也是如此。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让孩子们仔细地体会、揣摩。让他们反复地读课文,这种读不是满足于一种机械的背诵,机械的背诵只能储存于记忆,而不能产生感悟,反复读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的情感能贴近课文、融入课文,以期产生共鸣,同时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对课文的精彩之处开始留意,为进一步的思考做好准备。当然反复读也不仅是指默读,它还指发出声音的吟诵和朗读。教材中的课文,它们的语言都是很美的,尤其是名家名作,像老舍的《草原》,季羡林的《夹竹桃》等,还有那些古代的诗歌,由于出自大家之手,语言更是炉火纯青,读起来琅琅上口,音韵优美。有些语言铿锵,令人振奋;有些语言舒缓,使人沉醉,听之于耳而感动于心。学文时,让学生反复地想,使书本上的文字变成生动、鲜活、丰富的形象,读到大海的描写,能想像出碧水蓝天;读到狐狸的描写,能想像出它那狡猾的嘴脸;读到青松的描写,能联想到“岁寒三友”;读到西湖的描写,能联想到苏东坡的诗。同时让学生体会和把握课文的情感脉络,与课文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升华。《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巴金老人在87岁那年写的,文中表明自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他告诉孩子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仔细揣摩老人的情怀。我利用文中的第五自然段,让孩子们改写,表明自己该如何去做。陈月同学写到:“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从头再活一次。过去我浪费了不少光阴,现在我已经走到路的一小半了,剩下的日子还很多。我会十分珍惜剩下的一分一秒。”是呀,我们的教材中的文章,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味,都会使学生的心得到震撼。《安塞腰鼓》是一篇描写陕北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的散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浑厚庄重以及它的气壮山河。学了这篇课文,我让孩子回去收集有关江南以及黄土高原的歌曲、图片或文章,然后举办一次交流会。孩子们在交流会上,他们听着柔美的音乐,欣赏着青山绿水,翩然渔舟,娇美的荷花;听着高亢的《信天游》,欣赏着厚实的黄土,古老的建筑,粗犷的、朴实的高原人。从而理解:多水的江南孕育出温柔秀美的江南文化,粗犷的黄土高原孕育出雄浑壮美的黄土文化。从而让他们了解祖国灿烂文化之美,激发孩子们学语文的热情,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化。
二、联系家庭提升孩子的认识
孩子们得到的爱太多,可往往不懂得珍惜,不知道去回报,总认为这是应该得到的。为了让学生们去体验爱,我让学生先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爱。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作为子女的责任,就是要报答父母,报答父母对你的关怀,报答他们对你无限的爱和忠诚。”六年级的寒假,对于孩子们来说跟以往的寒假不同,在走亲访友的同时,父母可能免不了要叮嘱孩子不忘学习,孩子们很不理解,这在以往的学生中出现过这样的情绪。所以,今年寒假我让学生给家长带个口信,请他们抽空给孩子写一封信,主题是跟孩子聊聊,表明自己爱子育子之心,信是密封的。开学后,我特地利用一节课,让孩子们认真读读父母的信。家长们一段段发自内心的感人肺腑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的心。记得沈云同学打开信当时就热泪盈眶。那一封封简短的信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父母的爱,读懂了父母的心。感受了爱,理解了爱,更要学会表达爱。读完了信,我让孩子们给父母写回信,使这一项活动进一步深化。信是写给父母的,但毕竟代表着六年来孩子的语言表达的水平。我对同学们说:“这封信既是你捧给父母的心,也是你向父母交出的最满意的答卷,一定是最赤诚的,也一定是最优秀的。”听了这话孩子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给父母写下了一封封发自内心的信。记得周桐同学在回信中写到:“您的信中没有华丽的语言,轰轰烈烈的事情,但那质朴的语言,细琐的生活小事足以令我感受到伟大的父爱。”就这样孩子与家长做了一次爱心的航行。父母用心灵,用生命表达对孩子的爱,孩子用理解、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三八妇女节,这是一个教会孩子感恩的节日。我让孩子们回去为妈妈做一件事,可以自主选择,或为妈妈洗脚,或给妈妈写一封信,或给妈妈做一张贺卡,或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节日过后的孩子们的日记里,那一句句充满感谢的话语,我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妈妈对孩子的这份礼物,一定会感动的。顾芳臣写到:“这次,我没有送鲜花,没有送贺卡,而是送了一份亲情,可结果却远比送花,送贺卡好得多。妈妈很开心。她的眼里似乎充满了幸福的泪花。我感谢妈妈,感谢她把我带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感谢她对我这么多年的呵护。”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妈妈尽了一份孝心,表达了一份爱意,同时受到了一次教育。
三、扣住活动转变他们的思想
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记得我们小时候家中兄弟姐妹多,在家就能搭起一台戏。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虽然物质条件富裕,但缺少伙伴,精神生活单调,真有点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加之家长的疼爱、娇惯,在他们身上随时能发现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等一些不合群的表现。作为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辨别真、善、美,假、恶、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尽可能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中感受温暖,积累生活的经验,丰富语言的素材。元旦节到了,学生们又长了一岁,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毕业了。孩子们对时间的感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于是我把元旦联欢会改成了一次集体生日联欢会。在联欢会上,我向又长了一岁的孩子们表示祝贺,让他们一齐唱生日歌,一齐许愿,吹蜡烛,吃蛋糕。孩子们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镜头,他们在联欢会上尽情地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感受着同学友情的真挚,同时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在作文《难忘的集体生活》中学生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动情。
教育可以是唤醒、期待,也可以是激励、引导,但教育首先是一种呵护。带了几年的毕业班,总会给孩子们举办一两次赛诗会,意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也是锻炼他们的胆量。第一阶段是每个人自选一首自己认为朗诵得最有感情的诗,走到讲台前表演。在这次比赛中,班级里响起了一次热烈的掌声,当然也是我没有想到的。吴兰同学声带动过手术,声音很小,而平时这个孩子在课堂上很少发言,课间也不善于与别人交谈。我估计她会放弃这次比赛。但她还是走到了台前,在她表演前,我告诉学生她的声带做过手术,声音很小,听我说完,教室里立即鸦雀无声。她努力地发好每一个音,虽然她的声音很小,但那一刻我们在场的人却听得很清楚。她的朗诵并不出色,可结束后,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让我感动,孩子们真的很可爱。
儿童生活在一个具有无限多样化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世界里,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战胜困难的真实感受;体验到生命的宝贵,生活的意义;养成了自信勇敢、健康向上的品质;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与人相处。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会表达,在表达中心灵得到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