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灌区在抗旱减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大型灌区在抗旱减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东侠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71

摘要:按照规定,灌溉面积超过三十万亩被称为大型灌区,现如今,我国大约有大型灌区四百多处,这些灌区为我国各地的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我国水资源本来就严重的紧缺和匮乏,加之北方的部分地区每年都会爆发旱情,这就对大型灌区的抗旱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下面对大型灌区在抗旱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型灌区;抗旱;问题;对策

前言:

由于我国独特的气候以及地理构造,导致了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因素就是水资源,然而我国人口比较多,但是耕地却很少,这就使得我国需要走灌溉农业的道路。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在全球排在倒数行业,水资源可谓是十分的短缺,加之北方旱灾不断,提升大型灌区的抗旱能力,解决农业用水问题,节水灌溉,成为了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进入冬天以后,降水明显减少,土壤松软动摇,粮食的长势十分的弱,如果这些农作物不能得到及时的灌溉,则会严重的影响夏粮的丰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以亿计数的,所以提升大型灌区的抗旱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尽快解决。

1、大型灌区抗旱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型灌区的抗旱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目前的抗旱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大型灌区抗旱存在诸多问题。

1.1灌区需水量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农作物产量有了较大提高,作物生长需水量同比也有所增长;另外,和传统种植模式相比,现代种植模式对水量保证率的要求更高,比如使用水稻除草剂后,要求立即放水灌溉,否则作物将遭受损失;其次,大型灌区普遍范围较大,区域内遍布县城、集镇,以前可用于灌溉的水库很多现如今作为集中供水水源地,失去灌溉调蓄能力,要求灌区供水量相应增加;上述原因导致灌区需水量和以前相比,有较大规模的提高。

1.2水库、河道可用水量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江河湖泊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可用水量减少;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长时间晴热高温或持续降水,旱涝急转,因水库、河道调蓄能力有限,大量水资源作为洪水入海,导致可用水量严重不足。最近几年,河源脱流的现象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用水高峰期的时候,脱流次数大幅提升,取水变得越发困难,农作物没有水资源的灌溉,产量大大降低,灾情十分严重。务农人员在进行灌溉之前,都需要挖开灌区附近的沙土,来让河流的水引入灌区中,形成导水槽,满足最基本的取水以及灌溉[1]。

1.3抗旱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现如今科学技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抗旱的方法比较单一和低效,百分之八十的抗旱工作还是针对于农业生产方面,因为旧中国的落后,现在很多农民还是沿袭以前的等天靠雨的习惯和经验,旱灾一旦发生,就只能浇救命的水,而不是浇丰产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现象都应该被淘汰。

1.4抗旱保障体系与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抗旱服务队伍比较弱小。

相关抗旱机构的工作人员现在极为紧缺,不仅数量少,质量还参差不齐,没有具备一定的规模,设备方面也远远落后,这就造成了旱灾发生时,抗旱服务组织可以提供的帮助极为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防灾减灾的目的。

1.5经验不足

在以前与大自然的抗旱斗争之中,工作人员主要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服务,沿袭的是以往遗留下来的方法,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工作方法是需要改革和创新的,显然,我国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个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合作,设备以及材料不是特别的完善和健全。比如有一些灌溉区域的水泵因为老化的过于严重而无法有效的取水、引水,导致灌溉面积达不到预定的目标,从而让粮食产量大大下降,缺乏交流缺乏合作,抗旱功能也大大降低,一旦遇到旱情,处理起来极为棘手[2]。

1.6投资问题

因为投入的资金有限,有一些农民出城务工或者自己做起了小生意,村组织的功能大大弱化,无法有效的组织群众统一修建渠道,抗灾抗旱。还有就是群众的经济能力有限,改造资金无法筹备,渠道老化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变得更为恶化,从而引发恶性循环。比如我国的三大灌区,就因为其配套的设施相对滞后,使得供水功能达不到设计的标准,灌溉面积也就相对降低,造成供水不足的现象。尤其是一些渠道的下游村落,因为供水无法保证,末级渠系又常年停用,从而导致渠道淤积,反调节水库无法发挥作用,严重的会导致渠道、水库报废,抗灾减灾能力大打折扣;一些井眼以及坡塘都因为地下水位的下降,年久失修导致无法正常运作,地下水资源不能发挥作用。如果遇到灾难和旱情,连人民的正常生活用水都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

1.7思想松懈

遇到旱情,个别乡镇、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有松懈麻痹思想;抗旱救灾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到位,抗旱救灾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2、对大型灌区抗旱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大型灌区的抗旱工作要严格的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标准,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力争从单一抗旱转变为全面抗灾,制定工作规划,抓住工作重心,全面提升大型灌区的抗旱抗灾能力。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首先,对于抗旱工作的领导要充分的重视起来,把抗旱救灾工作列入当前重要的工作日程,各单位负责的领导要充分重视,亲自抓,各个分管部门要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来实施,实行责任落实到人的制度。同时要把抗旱救灾工作纳入乡镇和部门的长期目标和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损失。

2.2加强部门配合,形成抗旱合力。

乡镇部门一旦出现旱情,要迅速派出工作组督促组织,村干部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种问题,动员群众维修管护水利设施,维持好用水秩序。根据用水制度,按照用水规律,科学调配,统筹规划和治理上下游灌区,注意区域利益,合理安排轮换灌溉,避免水土流失。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和养护工作。

2.3精心组织,落实生产自救措施。

旱灾发生之后,要迅速的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管理要格外重视,尽可能的提升经济效益;多方位促进灌区广大群众发展副业,让就业的渠道和方式变得多样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就地转移,增加收入的机会从而补充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农民的收入稳定[3]。

2.4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饮安全。

严格贯彻落实“先生后产”的引水原则,做好灌区和主要水库的供水方案,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畜禽和人类饮水的需要。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形成,积极沟通联系抗旱服务组织在基层开展供水活动,认真落实水供应、结算、计费收费方案的实施。我们要接受群众的监督,使群众能够了解水,合理利用水,使灌区的水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之泉,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财富。

2.5加强水利设施维修,提高抗旱增收能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为了维护、配套和改造现有水利灌溉设施,要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农业工程和工程建设的实施工作,为抗旱创造条件。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努力增加节水灌溉的面积。特别是在一些山区,水资源十分的短缺,工作人员可以合理的调整当地的种植结构,尽可能的减少由于干旱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2.6加强抗旱信息化工作。

加强抗旱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干旱信息处理自动化,提高抗旱信息传递和现代化抗旱工作。为进一步组织抗旱规划工作,结合抗旱预案,按照各地的规定和特点,开展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2.7多方筹措,加大对抗旱的资金投入。

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的通过各种途径来筹集资金,以便实施抗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研发更新技术和材料,为大型灌区抗旱工作的实施提供更多的保障。

3、结束语

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粮食和水,所以保证大型灌区的抗旱能力十分重要,相关人员应积极妥善解决灌区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改革创新,全力研发新型的设备和技术,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的大型灌区抗旱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许迪龚时宏.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支撑体系及研究重点[J].水力学报,2015(7):806——811.

[2]闫冠宇.大型灌区“十一五”规划思路[J].中国水利,2016(23)44——46

[3]张俊文马月林杜宏伟.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改革问题探讨[J].山西水利201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