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25110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强调了理解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着诸多的理解障碍,影响了理解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在分析学生理解力障碍成因的基础上,寻求提高学生理解力的有效方法。
一、学生理解障碍分析
就历史学习而言,学生理解障碍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知识缺乏造成理解障碍。相关知识缺乏包括基础知识的缺失和其它学科相关知识的缺失。
2.思维能力薄弱造成的理解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本质的思维能力;(2)知识迁移的思维能力;(3)思维方式呆板,表现在思维定势、思维方式的单一化、片面化等。
3.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理解障碍。主要表现在:(1)死记硬背;(2)不会整理归纳;(3)不会从错误中反思。
此外,一些非智力因素也会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如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缺乏信心等。
二、培养学生理解力的方法
学生的理解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对教材的重构和整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
1.对教材进行重构和整合。重构和整合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力的培养。对教材的重构和整合包括顺序的调整、内容的增删、补充和拓展,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向点:
(1)深入研读教材,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进行重构和整合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2)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重构和整合的重要依据。面对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对这些资源进行取舍,从而实现对教材的优化整合。
(3)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求。重构和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因而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需求也就成为重构和整合的必要条件。
2.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和迁移知识的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历史长河中各种现象纷繁复杂,但不变的是一定的历史现象背后必定隐藏着深刻的本质。以国际关系为例,在国家之间的聚散离合的背后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之间的博弈。如果学生不能把握其中的本质,就会被多变的现象所迷惑,出现理解上的障碍。
3.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具体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往往陷入一种误区:只注重对基本史实的学习,而忽视历史结论,对史实的理解比较肤浅。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坚持理论从史料中来,再到史料中去的方法。从史料中来,即向学生展示某些理论观点从史料中得出的过程。到史料中去。即让学生把学到的历史理论运用于对史料的科学分析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教师还应该着眼于从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入手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特别是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尤其是要克服厌学心理和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其全面发展。最后,要理解学生出现的错误,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及时地表扬,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几点思考
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尚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第一,影响学生理解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对任课教师的情感接纳程度、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家庭氛围等。作为教师,我们虽然很难直接左右和影响以上所有的因素,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适应任课教师、适应班级和家庭氛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表现出追求独立与依赖性并存,创新意识与思维定式并存、个性独立与从众心理并存等心理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在素质教育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背景下,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也必须要体现这一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要实现以上这些目标,在培养学生理解力上,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旦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就能一定程度上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在提高理解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是一项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恒心。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就能在培养学生理解力这片天地中书写出一份智慧教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