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of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ManagementCourses院AlsoontheReferenceandInspirationofAustraliaVUTeachingMethods
杨翠芬YANGCui-fen(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Beijing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University,Beijing100192,China)
摘要院本文主要分析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以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Abstract:Thispapermainlyanalyzesteachingmethodsfortrainingstudents'practicalabilityofmanagementmajor,andthenenhancesstudents'professionaladaptationability.
关键词院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Keywords:trainingobjectives;teachingmethods;practicalability;learninginterest;learning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院G64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2-0016-031
研究问题的提出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佐藤正夫,1996),所以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及授课对象特征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1999年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快速上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在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教育。与之相伴随的是各个高校生源的变化:进入大学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下降(马立明,2010)。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变迁,本科学生的特征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模拟/实践方面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杨翠芬,2010)。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朱生玉,2009)。这些变化都要求高校调整培养目标以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避免与重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叠,许多地方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型人才”。
2应用型本科及培养要求与普通本科相比较,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关注学生系统理论知识培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陈小虎,2008;杨兴林,2007),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应用型本科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刘耘,2006)。所以,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但更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要关注社会需求,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连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进入岗位后的适应期。
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的管理类的本科生毕业后更多的是直接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作,那么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这类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点。
3VU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借鉴与启发这里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University,文中简称VU)为借鉴和学习对象是因为VU所经历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和其目前的定位与许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相类似。
就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入学率淤早在1970年就已经达到16.03%,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了防止随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而引起教育质量下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就采取多种措施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为了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各高校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调整课程结构和授课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吴雪萍等,2004)。目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安江英等,2005)。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田凌晖,2008)。所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产业结构逐步调整阶段,为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我们可以借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
本人于2012年7月至8月在VU进行学习与交流,其间观摩了VU部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其中有些教学方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VU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市,建立于1916年,在校学生大约50000名左右,包括5大学院:艺术、教育和人类发展学院,商务与法律学院,健康、工程与科学学院,技术和行业创新学院,劳动力发展学院。其中前3个是高等教育学院,后两个是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校开设有700门左右的课程,这些课程灵活性都非常高,定期会由行业精英和专家组成的团队审查课程,以确保课程设置符合最新的行业要求。其中,管理类学生的PD(professionaldevelopment)必修课以及工程类学生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必修课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这些课程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教学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__VU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不同,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3.1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VU,一般文科、经管类的学生要修PD类课程,包括:PD1,PD2和PD3,是必修课,分3个学期修完;每学期共36学时,3学时/周,共12周。其中:PD1主要考核纯理论知识,是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PD2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过程是: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每组5-7人,组长也是小组内自己选出),然后进入某个公司或企业去了解、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或需要完善的环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经营环境,根据所学的知识,给出解决方案或建议。最后是由老师与公司双方共同对其进行评价,给出PD2的考核结果。所以,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商业创造力,语言表达以及撰写报告的能力。PD3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学生进入公司参与实际工作,整个过程与PD2类似,但参与比PD2会更多(这一阶段学生甚至可能在公司的某个岗位进行实际工作),最后这一阶段的考核主要由所在公司给出评价。
VU设置这些特色课程与其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有很大的联系。因为VU更侧重培养毕业后能够进入实践中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所以VU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就更侧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一线实践工作能力。
借鉴VU的做法,在我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中,各管理类专业应该首先明确其培养的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同时,这些管理类专业培养的人才要能够迅速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要求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实践链接,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
但在实践中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计划设计、修改时,不仅仅是注重邀请实践中的人员,而是要“正确选择和邀请”实践人员。因为不同行业或不同层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同,所以最好是邀请“其学生主要就业方向”的人员参与其中,这样得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反馈信息才是有效的。
3.2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在VU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课堂中,老师首先通过各种游戏、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围绕这些题材进行讨论、随机提问、讲解、总结。比如:即便是主要考核纯理论知识的PD1,在考试过程中也带有乐趣。PD1的考试一般是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考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每个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题目,得分记为A;第二阶段学生分组后,以小组讨论来完成题目,得分记为B。最后,每个学生的总成绩=A鄢60%+B鄢40%。
其中,在小组讨论作答过程中,每题都有4个选项,这些选项都被覆盖,小组成员经讨论后可以把认为正确的答案刮开。如果刮开后看到的是“*”,说明答案正确;如果看到的是空白,则说明答案错误。每题有4次答题机会,但使用机会越多则得分越低。如果第一次刮开发现是错的,再继续讨论,继续刮开,如果第二次刮开正确答案,则得30分;以此类推,第三次刮开得正确答案的得10分;第四次刮开不得分。
这种方式首先可以使得理论知识考核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其次通过这种方式还会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因为在第二环节的小组讨论中,大家相互提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促使大家共同努力以获得更高的成绩。VU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的团队精神。
3.3开放、互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与国内管理类专业教学很大的不同之处是VU多数都是小班授课,一个班级大约20人左右,不超过30人。这种小班授课使得课堂的组织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在VU老师会在课堂中采用提问、讨论、报告等不同的方式,使得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经常性的,在小班中,每个学生被提问3-4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的提问可能是启发性的,没有标准答案,鼓励每个学生给出不同答案;也可能是对刚刚讲过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这种小班教学不仅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授课过程,而且通过讨论、教师启发可以让学生获取了教师自身以外的知识和信息。
受这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开放、互动”,而且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这种“开放、互动”延伸到课后甚至整个教学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邀请“实践界人物”(特别是该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的)参与其教学过程。但往往这些“实践界人物”都非常繁忙,无法经常进入课堂,这时就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开放、参与、互动”。
首先,由主讲教师创建该门课程的网页,在这里老师可以提供除教材外其他的学习资料,同时学生可以在此提交作业或发布自己的一些设计、想法等;然后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实践界人物”参与其中,这些“实践界人物”可以对学生发表在此处的“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意见或建议等,同时,其他同学也可以对他人的“成果”进行评价;最后,每个同学可以在大家的反馈建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和“成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参与对象”的开放、互动;而且“课堂的空间”也被延伸和开放,从而使得教学与实践链接也更加密切,使得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针对性。
3.4不同内容不同授课方式———注重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在VU深入课堂听课时发现:其本科的教学活动一般由四个模块共同组成,包括授课、小组讨论与辅导、实践与辅导、实验室练习。这四个模块相互补充、互为作用。
授课主要是老师讲授知识,主要传达知识要点,这种课和国内的授课差不多。小组讨论与辅导是紧接授课之后,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专门的辅导老师(通常是助教等担任),老师根据授课的进度与内容,布置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学生们课前要针对问题准备相关材料以便进行讨论。整个环节学生即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同时也可能要回答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辅导老师在课堂中主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与问题展开讨论,做出解释与评述。实践与辅导环节更多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管理类的学生主要是通过PD课程进行,对于工科类学生主要是通过PBL来实现。实验室练习是在电脑室上的一种学习与辅导,电脑中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块,在答题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给出对应答案或提示,可以反复进行练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自主性较强,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模块进行练习和强化,从而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这种根据不同授课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不仅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有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4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在其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的前提下,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开放互动、注重学生兴趣培养与激发等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但是,每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硬件环境的支持,也离不开有效的实施。所以,这里有两方面问题需要注意:4.1教学设施———应提供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对于管理类学生来讲,不论是小组讨论与辅导、实验室练习还是PD环节都对教学设施有一定要求。在小组讨论与辅导一般要求教室座位的设计多是环形或半圆形,以有利于拉近教师与每位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有利于关注到每位学生,从而更利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实验室练习环节要求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充足的、模块化的、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电子学习资料。而PD环节,学生在教师辅导前会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需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多次、反复讨论。这些活动都要求能够为学生提供这种“讨论空间”。这种讨论空间既要求独立安静,这样学生可以完全投入其中讨论,还要求能够方便及时上网查阅资料,这样才可能在讨论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查阅资料以促使讨论顺利进行。因此,这样的“讨论室”可以设置在图书馆也可以在教学楼以供学生使用。
4.2实践类课程考核———应更加严格、有效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可知:考核/评价对于个体的行为有很强的引导性。所以,通过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离不开有效的考核。国内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与VU管理类学生PD课程类似,在实习环节中虽然有企业参与(企业给出“鉴定”),但是很多企业都是表面化的给出评价。学生对评价结果也就“无所谓”,而教师也无法从评价中真正鉴别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得这种企业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反馈”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所以,今后如何做好这种“校企链接”使得企业在“用工”的同时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评价、参与培养将是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关键点。
注释院淤此处的入学率是指总入学率,即不论年龄大小,大学在校生总数占中学之后5年学龄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参考文献院[1][日]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马立明.大学生主动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14-116.[3]杨翠芬.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02):25-28.基金项目院本成果得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2年度高教研究课题资助(2012GJZD06)。
作者简介院杨翠芬(1977-),女,山西运城人,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薪酬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