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教授治疗经行盗汗自汗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陈莹教授治疗经行盗汗自汗1例

林宇1陈莹2

林宇1陈莹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陈莹教授拥有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在治疗经前期综合症方面疗效显著。在月经病诊治中注重气血、阴阳与脏腑的辨证关系,审证求因,以求气血调畅,阴阳平衡,收效颇丰。

【关键词】陈莹教授经行自汗盗汗

【Abstract】ProfessorCHENYinghasrichgynecologicalandobstetricalclinicalexperience,significanteffectinthetreatmentofpremenstrualsyndrome.Inthetreatmentofmenstrualdiseases,sheforcesonthedialecticrelationshipofQiXie、YinYangandZangFu,determinesetiologicfactorsbasedondifferentiationinordertoregulateQiandXie,balanceYinandYang,whichhasgreatresults.

【Keywords】professorCHENYingpremenstrualspontaneousandnightsweating

经前期综合症(premenstrualsyndrome,PMS)是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综合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月经来潮后,症状可自然消失。中医认为以上症状发生以月经期间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根本原因与妇女机体阴血不足的生理特点和经前经期冲脉血海气血变化急骤以及患者的体质禀赋,精神状态等有密切关系。[1]其临床症状包括“经行乳胀”“经行头痛”“经行口糜”“经行泄泻”“经行情志异常”等病症中。

导师陈莹教授在从事中医妇产科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经前期综合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效果显著。现导师对经行自汗盗汗一例报导如下:

1病案

徐XX,女,31岁,职员,以“经行自汗盗汗7年余”为主诉于2010年7月19日就诊。该患13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30天1潮,持续5-7天,量中,色深,夹有少量血块,痛经(-)。七年前,无明显诱因,于经前一周出现盗汗自汗症状,持续加重,随经期结束而消失。病症初起时,汗微湿衣,5年前人流术后,经行盗汗症状加剧至汗湿浸衣。患者平素腰酸,乏力、肢倦神疲,手足欠温,饮食可,小便频,大便稀,睡眠一般,多梦。末次月经6月30日。已婚,孕1、产0、自然流产1,避孕。查体: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弱无力。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于脾肾两虚、卫阳不固所致经行自汗盗汗,治以健脾补肾,温阳敛汗。处方:黄芪25g,白术20g,生龙牡各30g,山药20g,五味子20g,山芋35g,龙眼肉20g,连肉20g,菟丝子25g,鹿角霜20g,仙灵脾15g,茯神20g,芡实20g,枸杞子20g,炙甘草10g,鸡血藤20g。10剂水煎服,每次100mL,日2次,回家后开始服药,服至月经来潮,并佐以中成药“右归胶囊”4粒,日3次,口服,以温肾助阳。

二诊:患者于8月5日复诊,月经于7月30号来潮,自诉服药后汗出症状明显好转,头晕、腰痠、乏力、畏寒等症状均见缓解,大便趋于正常,1-2天一次,查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无力,处方:上方减熟地、枸杞子、红花,加白扁豆20g,茯苓20g,10剂,佐以“右归胶囊”同服,用法同前。之后患者未再来院。

三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服药后诸症消失,停药后未见复发。

2分析讨论

经行自汗盗汗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经前期或经期半身或周身出现自汗盗汗现象,伴汗后手足发凉、体倦乏力、精神疲惫、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易发生经期外感症候等。

导师陈莹教授,认为该患主要是因素体虚弱,脾肾两虚所致。气对津人体汗液有固摄的作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气的生成来源于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若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卫气虚弱,不能护卫肌表则阴液外流;营卫二均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虚弱,二气亏损,营卫失和,则无以共同调节、控制及固摄汗液,若腠理疏松,汗液外流。人流术后,元气受损,气虚益甚,故自汗盗汗加剧甚。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脾主四肢,气虚血少,失于濡养则肢倦乏力,血不养心,而见失眠多梦;脾阳虚弱,运化失司,水湿下走大肠,而致大便溏泄;脾不升清,气虚血少,肌肤失荣则面色少华;血虚,则清窍失养而见头晕。肾的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为“先天之本”,“五脏阴阳之本”。因此,导师予以黄芪、白术、山药、茯神,补气健脾。

黄芪与白术相配,补中益气,其中黄芪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盗汗;山药与白术配伍,一柔一刚,增加补脾阳之功,山药益气健脾,偏于补胃之阴,使补阳而不伤胃;加入茯神,增强健脾利湿之功。脾的运化水谷,是脾气及脾阴脾阳的协同作用,但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自主和促进始能健旺,而脾阳又赖于肾阳的温煦;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亦赖于脾气运化的水谷之精及其化生谷气的不断充养和培育方能充盛,因此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肾阳虚衰,脾阳无以温煦,则见泄泻等脾阳虚弱征象;脾气虚弱,则肾气之源匮乏,肾气虚,温煦功能失职,见畏寒肢冷,手足不温:腰为肾之府,肾气亏损,腰失所养,则见腰痠乏力;肾虚,主水功能失司,则小便频数。此外,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无力均为脾肾不足之征。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2]《临证指南医案·汗》:“阳虚自汗,治宜补齐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另有,《丹溪心法·自汗·四十九》中指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对于盗汗则认为“盗汗属血虚、气虚。”属血虚、气虚。”古代无专篇论述经行自汗盗汗,曾有医师周静宇等,以归脾汤加减治疗因阴虚所致经行盗汗。导师治疗本病,借鉴古人及当代医师经验,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认为此患主要因脾肾两虚所致自汗盗汗,应主要按脾肾阳虚而治,故宜以补肾健脾、温阳敛汗,补血益气之法,予以菟丝子、鹿角霜、仙灵脾、芡实,补肾益精;五味子,枸杞子、龙眼肉,补肾填精养血;加龙骨、牡蛎、山茱萸,收敛固涩止汗。其中,鹿角霜归肝肾经,菟丝子、巴戟天性辛、甘平,《神农本草》有“巴戟天,……安五脏,补中,益气”“菟丝子,……补不足,益气力”,三药配用共起补肾助阳之功;芡实、五味子、山茱芋,性味酸涩,均入肝肾经,不但养阴益肾,而且有收敛止汗之功。加鸡血藤,养血活血,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诸药配伍,健脾益肾,补血益气,收敛止汗。并配以“右归胶囊”以增补肾健脾之效。半月后患者前来复诊,因其头晕腰痠乏力症状明显好转,故于上方去熟地、枸杞子,加白扁豆,茯苓以增进健脾之功。

3结语

导师认为本病的机理乃患者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脾肾功能亏损而出现的经行自汗盗汗症状。证候多属阳虚。故调整脾肾功能,补其不足,兼顾补益气血是治疗本病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敏如.世界传统医学妇产科学[M].北京:开学出版社,1999:188.

[2]王永炎.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