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影问题”的探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物影问题”的探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设计

黄贤钢

黄贤钢

(萍乡市芦溪中学江西萍乡337200)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教委颁发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物影问题,是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没有钟表的年代,人们借助太阳光照射在地面物体上的影子的长短来记录时间。可见物影变化与人类生产与生活紧密相关。由于物体影子随时间变化的复杂性,学生对此感性认识不多,特别是立体空间知识的不足,成为学生解题的难点。于是我利用暑期学生空闲时间长的特点组织了一次课外实践活动。

1.工具准备

GPS定位器,指南针,手表、木棍(长约1米)、粉笔、卷尺、记录本、量角器等。

2.活动过程

①一个班分成六组,每组10位学生,每组又分别三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测量,第二小组负责记录,第三小组负责后勤。

②将室外活动地点设在校园里的足球场上。每组在操场上相隔十米插上一根木棍,一字排开,每个小组负责一根木棍的测量活动。

③教师利用指南针,确定南北方向,并以棍子和地面的接触点为原点,在操场上画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④在7点、8点,9点、10点、11点、12点、13点、14点、15点、16点、17点十全时间点,学生准时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记录的内容包括:竿影的长短是多少?方向如何?竿影长短的变化情况……并画出物影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⑤通过GPS定位器读出萍乡的经纬度

3.活动成果

在一天的实践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了物影日变化的一些规律:

①一日内日出和日落时物体影子较长,地方时正午(北京时间11:34时)时最短,北京时间12时不是最大;

②地方时正午时段,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大

③地方时正午时物体的影子与日出和日落时的夹角相等

④一日内物影的移动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

4.活动提升

活动完成后,全班师生共同讨论,将物影的日变化情况扩展到全球的范围,时间扩展到全年,特别是两分两至日,最终总结出物影问题的年变化规律如下:

热带地区(以赤道为例,如图2所示):

①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赤道上物体正午时刻被直射,无物影。

②春分日到秋分日(3.21→9.2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赤道上的物影在正午时刻始终朝向正南方向,且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动,物影逐渐变长,当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北开始逐渐往南移动时,物影则逐渐变短。

③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9.23→3.2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赤道上的物影在正午时刻始终朝向正北方向,且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物影逐渐变长,当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南开始逐渐往北移动时,物影则逐渐变短。

温带地区(以45°N为例,如图3所示):

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物影在正午时刻始终指向正北方向。

①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动(12.22→6.22),物影逐渐变短;

②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6.22→12.22),物影逐渐变长;

寒带地区(以75°N为例,如图4所示):

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物影在正午时刻始终指向正北方向(出现极夜现象时除外)。

①太阳直射点越靠北,物影越短;

②太阳直射点越靠南,物影越长;

③若出现极昼更象,在午夜0时,物影则指向正南方向。

极点(以北极点为例,如图5所示):

北极点朝任何一个方向都是正南,因此在一年内只要有光照的情况下,物影始终是指向正南方向。

综上所述,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动脑与动手、自觉与自理、智能与个性特长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统筹考虑,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充满活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使地理教育培养出更多的有时代特色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