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昱升个人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离不开设备的良好运行,所以设备的维修工作也可以说是确保整个企业正产生产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的维修手段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可以说设备的维修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维修与保养才能更好地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促使企业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
关键词:企业;生产设备;维修;管理
引言
企业效益的创造来源于广阔的市场和稳定的生产,市场状况存在很多的客观因素和影响,而稳定的生产活动则由企业自主控制。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当前主要通过与军方的订单式销售,拥有相对固定的客户和市场需求,在和平年代的市场需求较为稳定,而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证生产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也是关乎生产任务或订单能否按时交付的重要因素,因此设备管理也是企业稳定生产的重要内容。设备管理研究的重点是设备的维修管理,以提高设备使用效能为目标,减少故障和停机率,提高有效使用寿命,以创造更大的生产价值。设备维修是一门通用科学,但针对不同的设备类型、生产方式、外部环境条件等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特点。对于企业来说,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设备、生产模式的特殊性,同样也决定了其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特殊性。本文首先分析当前企业一般采用的维修管理模式,并结合企业特殊性需求,对生产型企业如何做好设备维修管理。
1设备管理概述
1.1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1)设备管理是决定企业产品任务完成与否的关键条件,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2)设备管理是企业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为市场开拓创造了基础条件。(3)设备管理可以提高设备利用和运转效率,直接影响产品制造成,为市场竞争提供优势。(4)设备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同时也会影响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和环保管理工作。(5)设备管理能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决定设备使用的经济性,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有很大的现实意义。(6)设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推动并促进企业有序向前发展。由此可见,设备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企业设备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
(1)根据项目可行报告和方案,对设备市场进行调查、经济分析。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及生产需要制定设备规划。(2)由确定的项目产品方案,组织专家认证并对意向性设备市场进行考察、选型、综合比较、签订设备购买协议。(3)设备进厂安装阶段。特种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除购买许可企业生产的产品外,还应由有资质的安排单位进行安装、调试。其他设备在安装前应制定验收、安全和调试计划和方案并严格执行相关要求。(4)设备调试、验收阶段。根据规定、计划和方案,由设备管理、维修等操作人员,按设备使用要求,对设备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进行综合验收。(5)设备正常生产阶段。制定设备管理制定和设备操作规程,加强设备运行检查监督,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重视设备检修和维保工作,要根据设备实际运行情况适时检修和维保,不提倡过度检修和维保,更杜绝不按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设备检维修。(6)设备改造和报废。任何设备都有使用寿命,都会经历一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的长短与设备日常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设备运行中后期,会出现使用功能和经济成本与设计阶段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报废。在此阶段,同样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7)健全设备档案。企业设备档案是对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依据,是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设备管理工作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
2设备维修管理的一般模式
2.1预防维修模式
预防维修其实就是在设备还没有发生故障的时候就对其采取一定的维修手段,主要包括定期预防维修和点检式的维修模式,这种维修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非常重要和关键性设备的维修,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欠维修和过维修弊端。这种维修模式充分融合了设备保养和设备检查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可以大大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从而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在设备还没有发生故障的时候就对其进行预先诊断,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所存在一些隐患,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给企业生产活动所造成的影响。
2.2维修预防模式
维修预防模式是指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就对后期的维修工作进行充分的考虑,有效降低设备相关故障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易修性。在维修预防方式中包括了模块化设计理念,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可以利用标准化的模块对其相关组件进行更换以达到快速维修的效果。这种维修模式已经超出了以往传统的维修范畴,主要以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核心,也是近些年管理理念更新和技术提升的产物。
2.3事后维修模式
事后维修模式就是在设备已经发生故障之后再对其进行维修处理,主要使用于那些对生产影响不太大和生产效率不高的设备,这也是维修成本最经济的一种方式。事后维修内容当中并不包含对设备的检查与保养,是一种最初级的管理模式,这种维修管理模式在20世界40年代到50年代之间应用比较广泛。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缺陷,优势主要是其可以有效降低维修成本,而且操作也比较简单,缺陷就是需要停机进行维修,对生产活动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3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措施
3.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维修管理模式
企业在行业内部一般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独立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不能照搬当前市场已有的维修管理模式,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改进,有针对性的拓展应用。如采用“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将不同类型设备分类管理,对部分自研自用的关键设备、设施维修管理考虑采用维修预防模式,在高科技、高精度领域实行状态维修或智能维修模式。
3.2发挥优势,努力提高企业自修能力
企业非标专用设备较多,且存在大量自研自用设备。在维修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一方面可以从故障原理、设计源头提出最科学、最便捷的维修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针对通用设备的小故障、小问题,应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维修能力,既可以降低维修成本,缩短维修周期,又可以降低对于外修服务的依赖,将自身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效益。
3.3全面管理,加强设备保养降低故障率
实践证明,设备寿命期限内的故障率取决于保养工作的好坏。维护保养可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等,科学的保养管理和实施可以大大降低设备故障率,并可以起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作用。企业应推行设备的全面管理,对生产设备制定保养实施计划,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
3.4实行点检,及时发现故障源头
通过点检对设备进行机能检查和精度检查,判断设备运行的劣化程度,为设备维修、保养提供依据。点检根据频率分为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根据点检方式分为人工点检和监测点检。日常点检一般是人工点检,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和各部件状况检查。监测点检一般是使用监测设备进行检查、测量、分析,提前判断机能故障或精度偏离。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关键程度、使用寿命设备制定点检执行计划,根据点检分析结论合理安排设备保养和维修,降低突发性故障导致的生产延误或经济损失。
结语
总而言之,对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也可以说是人们对设备管理的一个认识过程,充分揭示了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同时也为人们对设备的改造指明了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维修人员的操作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些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方进海.浅析现代企业备品备件库存管理模式[J/OL].现代交际,2016,(05):248-249.
[2]周艺.周艺-探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全管理以及预防维护策略[J/OL].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08):(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