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初探

张晓媛李兴晨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工作绩效有力措施,还有利于选拔、考核、任免领导干部,对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机制;相关要素;风险分析;现状;评价指标

1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

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一个内部控制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到的内部管理机制一般包括: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工作分配、重要工作审核把关、工作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业绩考核评价以及行政问责制度执行、奖惩激励措施等几方面。

2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要素

2.1审计主体

包括提出审计主体(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和实施的审计主体(实际执行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2.2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

审计客体是指接受审计的经济责任承担者和履行者,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客体的经济责任,包括审计客体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而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2.3审计范围

一般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担任被审计职务的整个任期或某段任职期间。

2.4组织方式

领导干部任职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按计划进行,每年年底,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需要,以书面形式向内部审计部门提出审计委托书,提出下一年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

3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分析

3.1客观因素

从现阶段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情况来看,还有诸多的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这些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能够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层面。从客观层面来说主要就是我国的审计法规个相关的制度没有得到完善,从而导致的审计风险的存在。尤其在经济责任方面的审计法规还相对较少,由于审计人员在技术以及操作上的理解偏差,不可避免的出现审计风险。

再者就是由于审计的范围较广以及社会期望高和难度大形成的审计风险,虚假会计信息导致审计的评价失真也会带来审计风险。在经济责任方面缺乏评价体系使得界定的难度加大,而审计的时限相对比较紧促,违反程序也会带来风险,被审计的单位在经济状况上相对较为复杂,对审计的责任不好界定,所以这就会在其中隐藏着很大的审计风险。

3.2主观因素

除了以上所说的客观因素,还有就是主观因素带来的审计风险。在这一方面主要就是审计人员队伍从整体的知识结构来看还不够合理,在队伍专业上较为单调,审计人员的知识专业比较单薄。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不仅需要有着财务审计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计算机以及金融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但是现状却是在知识结构上缺乏合理性,从而带来了审计风险。

再者就是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有限,这也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倘若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那么就会在审计的各个环节造成审计的风险。另外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上也比较缺乏,审计的文书表达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在对一些法律法规条例进行引用过程中得不到妥善而对处理。这些方面的因素都会带来审计风险的发生。

4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

4.1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程序不规范

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领导人经济责任内审工作机制,也有领导班子认识不够或认识有偏颇,致使领导人经济责任内审评价开展不起来或无起色。内审部门受领导人地位、权力影响,内审计划难以落实,内审实施程序也是搞形式、走过场,内审方法不科学,内审方式敷衍了事,评价证据缺失,内审评价大话、套话、空话连篇。

4.2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围无度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领导人经济责任内审评价范畴,要把领导人经济责任内审评价界定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其任职期间的相关经济管理、经济责任和廉洁自律等领域。而不应出现内审评价超出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以及领导人经济责任范围,致使有的该评价的不评价、有的不该评价的乱评价、有的偏离或超出了经济责任内审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4.3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成果运用失效

行政事业单位对领导人经济责任内审评价重视不够、内审评价难,结果运用难。领导人本应该是先审计后离任,却经常出现审计归审计,运用归运用、考核归考核、任用归任用、调动归调动的现象,失去了领导人经济责任内审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5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由于领导干部的任期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跨度,并且其管理范围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政治、经济以及生活等各方面,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审计评价,需要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并逐项进行客观评价。结合审计评价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财政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客观事实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指标。

首先,在审计评价中,按照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其他评价等不同评价标准,财政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按照定量评价标准,财政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中,行政类的财政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农科教费用、招待费用比率等,事业类财务分析指标包括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公用支出率、人员支出率等,它们主要是进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资金收入、支出情况评价的指标,用来进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政财务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按照定性评价标准,在进行财政财务收支以及内控制度、管理水平等的审计评价中,需要与经验相结合进行审计评价实施。最后,在通过数字指标,即不管是定性或者是定量标准进行评价时,需要结合领导干部任期期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次,审计评价中的客观事实评价指标是指在对于财务分析指标评价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以使经济责任评价更加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其中行政类客观事实评价指标包括任期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与合法性、任期资产情况、任期负债情况、代政府管理的各项基金与资金管理与效益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管理制度、任期廉政与遵纪守法情况等,事业类客观事实评价指标包括任期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资产情况、负债情况、专项基金、结余资金、遵纪守法等。

最后,综合评价指标包括任期目标、实际完成情况与前任实现对比、同行业对比等。

6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不断同市场经济相磨合,推动财政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制的转变。以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为依据,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保障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真实性及合法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与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崔孟修.经济责任审计对国家审计的丰富和发展[J].审计研究,2007,(06)

[2]蔡春,陈晓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01)

[3]居杨.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3,(01)

[4]付俊楼,王涛.对区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3,(02)

[5]田玲,王广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武警学院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