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明才戚思国周长华
达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境下中、下鼻道双径用于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8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进行鼻内镜下柯陆氏手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术后半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半年,参照组患者中痊愈例数为22例,好转例数为11例,无效例数为7例,总治疗有效例数为33例,治疗有效率为82.5%,实验组患者中痊愈例数为29例,好转例数为10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治疗有效例数为39例,治疗有效率为97.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患者进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更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下鼻道双径路;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临床效果
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是一种常见的特异性感染疾病,其主要引发原因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加上激素、抗生素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使得真菌性上颌炎发生机率逐渐升高,而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炎病例最多。当前临床上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已经由传统的上颌炎根手术逐渐转为鼻内镜手术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痊愈的机率,该术治疗还能减轻患者局部的反应,更易于患者康复。本文选用80例分别进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和鼻内镜下柯陆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了解鼻内镜下、下鼻道双径路数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8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14例,年龄分布为43-75岁,平均年龄为(54.41±12.21)岁,患病时长为0.2-18年,
实验组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龄分布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53.49±14.41)岁,患病时长为0.3-17年,两组患者入院时间、身体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相近。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进行鼻内镜下柯陆氏手术,在患者实行麻醉之后,在唇龈沟处切开,显示出上颌窦前壁部位,取1-1.2cm骨孔,进而将内窥镜放置于窦腔中,切除窦腔内病变组织,清除干酪样、泥沙物、增生气化的中鼻甲、钩突以及筛泡等,扩大前组筛窦,扩大范围为上下径7mm左右,前后径13mm左右,同时,切除大部分上颌窦内壁。术后用术尔泰清洗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填塞中、下鼻道,两天后取出填物。取出的干酪样、泥沙样病变组织径检测确定为非侵袭性真菌性感染。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首先在患者麻醉之后,在筛漏斗部位扩宽上颌窦口,扩宽度为1.2-1.5cm,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切除筛泡、扩开前组筛窦、病变鼻窦口,其次,用上颌窦穿刺套管锥子从下鼻道上颌窦穿刺部位刺入上颌窦,且扩大穿刺孔至1-1.5cm,进而用鼻内镜从中、下鼻道切口检查窦腔病变情况,根据病变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工具切除病变组织,同时,要保证窦腔黏膜的完好。术后用术尔泰清洗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填塞中、下鼻道,两天后取出填物。取出的干酪样、泥沙样病变组织径检测确定为非侵袭性真菌性感染。实验组患者出院半个月后需复查鼻内镜,并对其上颌窦腔进行一次清洗。
1.3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手术半年后,进行回访调查。两组患者在出院后均经常换药、清理上颌窦腔,对两组患者进行鼻腔常规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如患者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病症消失,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鼻腔内部结构正常,通气功能基本恢复,则治疗痊愈;如患者鼻塞等病症明显好转,鼻内镜检查仍红肿或者有点状粘连现象,通气功能好转,则治疗有效;如患者回访时鼻塞、头痛等病症仍与术前一样没有改变,鼻腔上颌窦腔病灶仍存在,患者需在此进行手术,则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回访结果显示:进行鼻内镜下柯陆氏手术的参照组患者,术后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病症消失,鼻腔结构恢复正常,治疗痊愈例数为22例,患者鼻塞等病症得以缓解,治疗好转例数为11例,总治疗有效例数为33例,治疗无效例数为7例,治疗有效率为82.5%,进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的实验组患者,治疗痊愈例数为29例,治疗好转例数为10例,总治疗有效例数为39例,治疗无效例数为1例,治疗有效率为97.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通过彻底清除病灶、切除鼻腔内部病变组织、充分扩大鼻窦,并且术后需进行复查,定期对鼻腔进行清洗,预防窦口再次粘连等,以达到治疗目的。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该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伤口小,保证窦腔黏膜完好等优点,不仅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术后更利于患者痊愈。本文通过对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33例,治疗有效率为82.5%,实验组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39例,治疗有效率为97.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患者进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寒冰,章龙珍.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径路的选择[J].中国医药导报,2014,15(05):41-43+46.
[2]徐静,傅寅,潘秋兰,李胜,张宏伟.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2例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11(10):37-38.
[3]徐洪彬.低温等离子辅助下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5,11(01):68-71.
[4]蔡小剑,陈学华,李卡凡,黄东辉,陈俊曦,纪树芳.上颌窦口开放联合泪前隐窝人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13(03):188-190+214.
[5]李兰妮.两种术式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的比较研究[J].医学综述,2013,17(07):1341-1342.
作者简介:
桂明才(1977-),男,硕士,研究方向:耳鼻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