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257061
一、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域联系。”它要求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某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通过区域要素的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以及如何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能力考查。
二、区域地理的特点
1.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人口、经济等。
2.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
3.教学重点上,强调区域特征及其与其他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三、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这种现象反映的问题是: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相关区域问题;三是不能从所给的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用地理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述。
四、具体复习策略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首先,要夯牢基础,制定层次分明的复习提纲。
(1)要梳理文字要点,把全章知识整理成细致的要点式的文字,留出空白让学生填空。此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教材、把握整体框架。
(2)要梳理地图,强调空间思维。地图是我们的学科特色,学生在识记文字提纲时,一定要结合地图这个直观的工具,把地理事物一一落实在地图上。比如在分析中东时,不仅要让学生识记两洋三洲五海,其他的如该区域三大高原(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主要的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山脉等,应让学生认知并落实到地图上,以强化学生对区域的认知。再比如“中国的地形”这部分内容,即使学生能把各地形区、各山脉的名称走向倒背如流,在地图上不能指认就相当于白复习。我们教师要提供各类空白地图,根据不同的主题列出不同的地理要素,让学生一一填充;还有就是给学生布置绘图作业,手绘典型地图。
(3)引导学生以知识框架图的形式进行章节的系统整理,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从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升到理解和应用的层面。
其次,把握区域地理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和人文环境要素(人口、民族、文化、经济、交通等),在此基础上研究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及自然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图:
如:亚洲、东南亚、俄罗斯的地形地势影响河流流向;欧洲西部、俄罗斯、美国的气候深受地形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地形剖面图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东南亚、印度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本工业临海型布局,而俄罗斯、巴西、印度的工业分布则属资源型;东南亚人地关系的体现—气候与农业、河流与城市、热带风光与旅游业等。
第三,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区域的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不同。如俄罗斯侧重自然要素中的矿产资源对重工业发展的影响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欧洲西部侧重分析自然条件对发展畜牧业的影响;巴西则侧重于人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及热带雨林的保护问题。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则更加突出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核心,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油气的开发保护、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等。
第四,复习中还要注重区域间的对比分析,认识区域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比如在复习时可以将印度、巴西、澳大利亚放在一起复习,比较它们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异同点;东南亚、巴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都主要位于热带,都盛产热带作物,但具体农作物也有差异;东南亚和中东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可以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分析。通过这种不断的比较分析,学生对区域特征的掌握就会越来越熟练,即使是面对一个新区域,也不会感觉无从下手了。
最后,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再回到区域。区域地理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式,或利用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以此作为背景材料,将所学区域地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复习时选取典型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通过练习不断强化区域地理特征,抓住区域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区域地理这块“硬骨头”也就能轻松攻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