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孔庆海

孔庆海(济源市济水南街学校河南济源454650)

作家梁晓声说他在国外,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的一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待绿灯。他问老太太:“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无独有偶。小学第八册美术最后一课的一幅漫画中:一群骑自行车的大人们骑车过了红灯以后,纷纷扭头向回看,只有一个小孩在等绿灯。学校里的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看了这幅漫画后,写了自己的看法:“难道是大人不如小孩了吗?”

不是纷纷开过红灯的车和行人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规则。而我们通常的认为是:要不要违反规则?如果有利又无危险,就可以“忘了”规则,大胆地往前走。不是纷纷走过红灯的他们没有交通意识的教育,而是他们没有形成一种有益于自己一生的道德品质,甚至有益周围人们、社会的一种道德品质。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华夏文明博大精深。《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在教导孩子们在家里和外面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治学为人,如何遵守社会规范以及学会适当的礼仪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启发、规劝、激励作用。正如题目所说的那样: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所以,作为学校,我们要尽量使孩子们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培养有益他一生的道德品质。并使这些品质变为神圣宝贵的东西,如同个人的荣誉那样宝贵。低年级智力开发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在这时形成有益一生的道德品质,而不只是在学校受教育时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走到社会上就出现“追求个人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行为。”当一个人做到这一点时,他将永远受人尊敬;当一个企业做到这一点时,企业将永远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一个社会做出这一点时,社会将不断可持续的发展。

“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如果对孩子不严格教育,他们善良的天性就会改变。依照我们的教育观念来看,培养道德的方法,就是把道德品质寓于少年儿童渴望成长的良好愿望之中,寓于集体、师生、同学的联系之中,把讲解和诱导、活动、说服和激励结合起来,教孩子学会在社会、在人们中间生活。

要常想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损害了别人的利益或不利于别人。在一个刚入学的孩子面前谈论要具有高尚道德品质,他们是很难理解的。要少使用这些词语,多关心有益行为的引导和优良习惯的培养。如: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调座位这样的难事,一个班四十人左右,人人都想往中间坐。如果大家争执不下,班级里将会是什么样子?和谐的班级将会出现一片争吵与埋怨之声。在校园里,有人随处乱扔垃圾。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做的话,校园的地面上将覆盖一层垃圾,校园就变成了垃圾场,我们还怎么能安心学习呢?

儿童的心灵对这种告诫是极容易感受的,他们会因为做了一件小事、好事感到极大的喜悦。如果配合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辅之以为同学、为校园、为家人、为社会做好事的诱导和启发的话,那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会确立做什么事要多为别人着想的信念,从而抑制不良欲望和任性的性格。

我们教孩子们怎样为人们做点好事,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也要做力所能及的。比如为家庭扫一次地,走上街头做一次“健康知识”宣传员等等。这些劳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因为里面充满了高尚的情感,可能尚小的他们还不知道为什么,但他们体验了快乐,肯定无人拒绝快乐的心情。孩子们做完一件好事以后再去做第二件、第三件;我们就这样引导他们沿着道德修养的阶梯一步一步前进。

培养孩子对坏事和不良行为作斗争的主动性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每个老师上课都碰到过“告状”现象,当自己忙得过来时还来处理一二,当忙得顾不上时就大加呵斥“谁都不能来告状,管好自己。”管好自己当然是最好的,但要允许孩子把自己的愤愤不平之语说出来。这时教师应引导他自己应当会做好事,把事做好,以自己行动去巩固自己的认识和给别的孩子做出榜样。否则,他就可能变成一个没有为正确行为作出任何行动的空喊家,爱说漂亮话、不切实际的人。

学校里每个班级都设有卫生监督岗,尤其是管理楼道的几个班级,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地方。如果孩子们发现别人乱扔垃圾,对这种不良行为会马上制止,或报告给老师、班委会,并得到解决,如果不及时解决,孩子们就会怀疑我们的教育是否真实、自己的制止行为是否应该;如果不及时解决,就给其他孩子们纵容的机会。当问题得到解决,孩子们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监督岗”的工作中或者其它的工作中。不能让孩子对浪费、懒惰、懈怠有沉默观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