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数学之美,提高数学之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挖掘数学之美,提高数学之趣

石春秀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本文叙述了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展示数学材料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并通过用美的观点审视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持久不衷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提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也许美在她是探求世间现象规律的出发点,也许美在她用几个字母符号就能表示若干信息的简单明了,也许美在她大胆假设和严格论证的伟大结合,也许美在她对一个问题论证时殊途同归的奇妙感受,也许美在数学家耗尽终生论证定理的锲而不舍,也许美在她在几乎所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但是,中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等方面的限制,很难体验到数学美。有的同学对数学没有兴趣,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是大伤脑筋的玩意儿;有的同学认为数学抽象难懂,成天与数目字打交道,没多大意思;有的同学甚至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把听数学课、解数学题,看成是最头痛的事。如何用数学美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过:“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感到一种解法、一种证明的优美呢?那就是各部分间的和谐、对称与恰到好处的平衡。”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美,特别是若能用数学美来解答数学问题,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利用学习好奇心,化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利用其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用配方法分解二次三项式》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在古老的阿拉伯,某富商有11匹骏马分给三个儿子。1/2分给长子,1/4分给次子,1/6分给小儿子。这位富商死后,三个儿子都不知道该怎样分。同学们,你们能给他们想一个办法吗?”学生们立刻开始动手分,可怎么也无法按要求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把探求的目光投向我,我告诉了他们答案:“一位聪明的老人骑着一匹马来到他们的面前。老人听明原委之后,便把自己的马牵入他们的马群之中,共有12匹马,然后分起马来,老大分1/2,得6匹马;老二分1/4,得3匹马;小儿子分1/6,得2匹马;剩下一匹马还给老人。这样把分马之事圆满的解决了。听完这个故事后,请你想一想,要不是老人借一匹马出来,这份遗产就难按遗嘱分了。这就是数学上的‘有借有还’。数学上用‘有借有还’的道理。能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其中配方法就是例子。”学生立马兴趣盎然,非常认真的投入到课堂中。

二、走进图形,引趣

英国数理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之美。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影子,找到许许多多的图形。在学习《圆》时,我把圆同描写太阳和月亮的优美诗句、声音与色彩以及数学史上对圆的美学认知的发展历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利用网络搜集将生活中的圆展示出来,如当小雨滴落在湖面上荡起的涟漪,那种震撼的美,学生屏息凝神,看呆了,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的美,此时的内心体验要比老师的说教好上千百倍,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感兴趣?新课程提出的情感目标也就落实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细节无处不可美,一句动听的表扬,一个感人的眼神,一份漂亮的板书,一次有趣的数学活动……就在这不经意中,数学之美便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还可适当地延伸知识,介绍奥运五环,带给人们美感享受的同时,又昭示出人类体育运动之美。

三、化难为易,诱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枯燥乏味,因而很难学,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花很多精力去研究,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轻轻松松学数学。例如我们在上《代数式》、《函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等概念课时,采用“问题情景――合作讨论――理性概括――应用创新――反思提高”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当然,有些情景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生活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受数学之美,化难为易,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提高学习兴趣。

四、激发学生情感,激趣。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动力,便可有效地激发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这样,何愁学习没兴趣呢?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一份爱心,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诱发学习数学的动机。这样从情感因素入手,能优化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一样: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使他们感受数学之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引导学生领会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数学、认识数学的兴趣。只要教师能用生动的语言,美妙的方法,形象的现代化电教手段,精心设计的板书,向学生展示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理解数学美,进而去追求美、创造美,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数学审美过程,一定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美所激起的心理愉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有.重视数学美育功能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现代教育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

[2]李祎.生成性教学资源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