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广元市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勇朱泽

广元市城乡建设管理处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随着广元市经济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城市交通量剧增,城市道路桥梁负荷逐步增大,如何加强和改进市政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城市问题之一。因此,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市政设施维修养护的基本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论述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养护维修方法。

关键词:广元市市政设施维修养护对策探讨

广元市地处四川省北部,是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广元市城市建设发展快速,市政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观,城镇化率从“十二五”的32.95%提高到40.83%,城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48.5平方公里,基本建成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获得中国低碳生态先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殊誉。

虽然我市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的“城市病”,困扰着城市形象品质的持续提升。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内涝看海”、“市政设施维修不及时及反复维修”等等问题仍未较好解决,尤其是当前城市交通量剧增,城市道路负荷越来越重,道路破损及老化进一步加速,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道路维修养护工作,已成为当前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广元市城市道路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承担市政维修养护任务约25平方公里的,主要包括城市快速道、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街巷以及城市桥梁、城市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道路总长度约298公里,总面积约516万平方米。按照城市发展区域地理特征,我市将中心城区划分为6个城市片区,由3家具有相应资质的维修管养单位各承担2个城市片区的市政基础设施维修管养任务。管养单位再对责任片区进行网格化划分,逐片逐街逐段,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然后编码识别,明确网格管理员,建立网格化管养机制。

城市日常维修养护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途径和工作措施,主要任务包括日常巡查和日常维护。我市建立全天候24小时动态巡查机制,网格员发现市政设施损毁病害立即建卡登记并上报,管养单位根据上报信息进行统一登记建立巡查台账,然后梳理分类,区别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方式上报。如涉及影响交通安全隐患,将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设置警示标识,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安全通行。管理部门根据上报的处理方式派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员进行现场踏勘,确认病害隐患状况,核定维修范围、规模、方式、工艺、工期、质量、安全等技术指标,经复核无误,再报经审批,最后向管养单位下达维修任务单。管养单位根据维修任务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展市政维修养护工作,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员进行全程跟踪监管,保障维修工地现场质量、安全、工期和文明施工,做到即完即清、工完场清,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二、广元市市政道路维修养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道路破损老化加速

近年来,我市城市交通量剧增,城市道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不断增加。首先,城市停车场设施数量远不及城市车辆发展速度,车辆违章停放在城市人行道上屡禁不止,导致城市人行道经常性碾压损坏;其次,我市仍存有为数不少的“5.12”地震前建设的道路,道路结构存在质量病害,加之地下管网老化渗漏较重,造成路基不均匀性沉降、开裂;再次,近年我市城市开发建设迅猛,尤其是广巴广南高速连接线、兰渝铁路、西成高铁等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工程车、载重货车、超载车等日益增多,超过设计道路负荷,碾压破损严重;最后,我市南二环道路尚未建设,绕城环线仍然没有完全贯通,过境车辆依然穿城而过,加重了城市道路的负荷。

(二)市政日常巡查工作不力

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巡查管理机制,加强市政维护日常巡查工作,是确保做好市政维修养护工作的首要前提,但巡查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前各管养单位的巡查机制不健全,但制度不完善,工作不细致,巡查覆盖不全面,存在管理盲区,发现问题不及时,直接导致维修养护工作不到位、不及时;二是对巡查工作重视不够,配置巡查队伍、车辆、人员的数量偏少,满足不了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增大,巡查中过度依赖车辆开展巡查,但大量人行道、盲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检查井、广场等市政设施需要通过步行巡查才能发现问题;三是未建立多渠道开展巡查工作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依靠基层群众的力量,市城区的建成区面积比较大,日常病害破损缺失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动态变化,分布点多面广,十分零散,单纯依靠多人步行巡查作用十分有限;四是维护单位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成本支出,而更重视修补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大面积病害道路;五是维护单位更重视修路、补路,忽略了爱路、护路的重要性,对城市道路开挖巡查管理不到位,缺少与相关管理单位、执法部门相互配合机制,导致道路违章开挖、占用、损毁的情况时常发生。

(三)维修养护技术水平不高

科学先进的市政维修养护专业技术,是保障市政道路畅达完好状态,减少市政道路维修养护频次,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高城市交通能力的需求。目前,我市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技术水平不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政维修养护中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够,维修技术创新不够,维修方式较为落后;二是城市道路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已由过去的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要形式,发展到现在的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要形式,常见市政道路病害的维修与养护技术也不断更新变化,但管养单位对相关道路养护管理规范、规程、标准的学习重视不够,熟练运用和掌握的不好;三是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养护手段比较单一,过度使用传统的破损面切割、原病害道路结构体拆除,然后新浇筑砼、沥青铺油的模式,采用灌缝处理、就地热补、稀浆封层、路面再生密封、沥青罩面等新形式较少;四是城市人行道仍然使用传统的彩色方块砖、素色方块砖、花岗石方块砖等材质进行铺装,未按照海绵城市采用透水材质的方块砖进行铺装的建设要求。

(四)维修养护文明施工较差

城市道路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城市道路维修与养护施工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尤其是应该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当前部分道路维修养护作业场所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施工作业控制区的工作区、警示区、过渡区等设置不规范、不标准,缺少施工公告、警示标志、标牌;二是施工围栏不规范,高度未达到1.8米的要求,常常以简陋的警示锥形桩代替施工围栏;三是施工围栏标识不清,城市道路上的电力、供水、排水、通讯、广播、天网、交通信号等维修、开挖施工,均标识为市政施工,未作专业分类识别;四是城市道路开挖、维修未严格按照审批的时间期限完成施工作业,常常延长工期,影响城市交通及时恢复正常通行;五是道路维修养护作业场所文明施工差,现场搅拌物料污染路面,未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施工材料堆码不整齐,建渣未及时清运,围栏未及时拆除。

(五)维修养护运行机制不活

目前,由于现行体制原因,我国多数城市的道路桥梁养护作业,均由管理部门附属的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进行承担,没有推向市场化,缺乏竞争机制。维修养护作业任务仍然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达,但管理部门对维护作业单位提出的一些维修养护要求确无法真正贯彻落到实处。维护作业单位自我巡查、自我发现问题、预先解决问题的良好维护习惯尚未形成。加之维修队伍结构不一,良莠不齐,学习培训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新技术的时间较少,熟练掌握和运用最新的市维修养护知识不足。

三、市政道路维修养护优化措施

(一)严格道路验收移交管理

城市道路验收合格后即交付使用,如果交付使用道路质量验收不合格,或存在质量瑕疵、病害,则加重道路政府维修养护资金成本及工作难度,也会因为结构隐患导致市政设施反复经常维修。因此,城市道路、桥梁验收移交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凡道路验收质量不合格,现场交通警示标示、标牌不齐全,道路附属检查井盖、人行道、盲道不符合规范的以及质保期未到的,未达到规范要求则不予验收移交,责令整改合格后方可纳入城市道路维修养护管理。

(二)加强市政日常巡查监管

必须高度重视市政日常巡查工作重要意义认识,从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程度管理入手,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市政日常巡查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网格化”巡查管理。“网格化”巡查机制要按照“规模适度、管理科学”原则,将中心城区巡查范围划分为7大网格片区,再细划为网格街区,最后形成基本单元网格,进一步整合巡查资源,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盲区巡视管理。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巡查责任的建立和落实,建立和完善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巡视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建立多渠道收集市政设施反馈信息渠道,主动与街道办、社区、物管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全方位、第一时间得到准确信息,加大与电力、供水、排水、通讯等城市地下管线单位以及城市管理、公安交警等部门配合协作,加大爱路、护路管理,严肃查处违章乱占、乱建、乱挖、偷盗市政基础设施行为。

(三)提高维修养护技术水平

市政维修养护单位应高度重视城市道路维修养护新标准、新规范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加快推广运用市政维修养护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革和创新维修技术,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开展养护和维修,进一步提高维修养护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对道路上出现的细小裂缝,应当优先采用沥青灌浆技术处理,通过合理的方式,将裂缝中的空气排挤到外,再进行灌缝、辗压,有效的避免裂缝扩大;对道路上出现的波浪、起鼓等病害隐患,应当对路面进行处理,然后在对道路进行修理;如果市政道路的路基出现损坏,应当挖开路面,然后对路基进行重新填筑。目前,许多新型的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技术正在普及,通过较长时期实践后,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市政维修养护实际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维修养护方式。

(四)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为维护市容市貌整洁,保障市政养护维修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规程,规范市政养护维修作业行为,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一是日常养护维修作业服面色为桔红色或黄色,夜间及视线不良期间着反光标志服,作业车辆喷涂成规定的黄色,保持表面整洁,并配置作业标准灯,符合《安全色使用导则》的规定;二是养护维修作业区应由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等六个区域组成,养护维修现场需设置施工概况公示牌,并对工程名称、施工范围、施工单位、施工期间、联系电话等予以标注,施工完成后才能拆除;三是施工现场布置合理,场地整洁,无渣土洒落,废水流溢,各类材料、设备、预制构件等堆放整齐有序,确需占用道路拌合,需铺垫适当材料,防止污染路面;四是施工现场需采取降尘措施,防止粉尘飞扬,现场渣土和垃圾应及时清运,保持作业场地干净整洁,夜间施工必须严格控制噪音,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尽可能使用低噪音、环保型施工机械设备。

(五)改革维修养护运行机制

长期以来,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管理是在行政体制下进行的,由于管理和养护不分,因而出现了养护管理单位养护经费、养护成本较高的状况。面对新形势,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逐步改革养护管理机制,实行管养分开,管养并重。推进管养分开改革,就是要将传统的市政设施管理和养护作业合一的模式,转变为行政管理和具体养护作业相剥离,行政管理要做到机构精简,职责到位,运转高效,而养护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市场竞争,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运作机制,提高企业效益。下一步,根据国家对城市管理的要求,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构筑和完善市政行业管理框架,继续深化养护作业市场运作机制,建立有序、有效的市场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养护维修招投标机制,改变传统考核方法和内容,建立并完善养护行业诚信体系,大力推行城市道路综合评价指标,将企业业绩与市场机会挂钩,以此规范市场运作和养护企业行为,促使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主体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切实提高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水平。

结束语:综上所述,城市建设的发展,带来的城市交通量剧增,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畅达、平整和完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改革维修养护巡查运行工作机制,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加快推广运用市政维修养护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市政道路维修养护综合成本,促进市政道路维修养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