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刘运胜

刘运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妇幼保健院1503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169-02

【摘要】目前认为其病因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由外界环境因素作用引发的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了胰岛B细胞的损伤和破坏,最终使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本型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约20%~40%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诊断治疗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6月-2009年12月共收治1型糖尿病患儿12例,年龄3-10岁,本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2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诱发起病,可有阳性家族史。典型者有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者发病隐匿,患儿多表现为疲乏无力、遗尿,食欲正常或减少。约20%~40%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就诊。

1.3实验室检查

1.3.1尿液检查:①尿糖定性:未经治疗者经常强阳性;已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整个过程中应监测尿糖,一般至少4次,每日早、中、晚餐前及睡前各测一次。必要时应测定4段尿,以了解24小时内尿糖的变动情况,如:早7时至午餐前;午餐后至晚餐前;晚餐后至睡前;入睡后至次日晨7时;②24小时尿糖定量:急性代谢紊乱期每周测定1次,病情平稳后可2~3月测定1次;③尿酮体:当伴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呈阳性;④尿蛋白:主要了解糖尿病肾脏并发症,常测定微量白蛋白。

1.3.2血生化检查:①血糖测定:诊断糖尿病以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为标准方法,当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1)、或随机测血糖/OGTT2h血糖≥11.1mmol/L(≥200mg/d1),临床有三多一少症状,尿糖阳性者可诊断为糖尿病;②血清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明显升高,定期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控制情况;③血气分析: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检查。

1.3.3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于疑诊病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葡萄糖耐量受损,即空腹血糖>6.7mmol/L;1小时>10.08mmol/L;2/J、时>7.8mmol/L。

1.3.4糖化血红蛋白(GHbAIC)测定:是葡萄糖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的非酶性结合产物,反映近期2~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是监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正常值为≤6%。一般多增高。

1.3.5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测定: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65)大多阳性。

2治疗

治疗目的: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使糖尿病儿童能像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健康成长。

2.1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一经确诊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由于患儿残余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不同,要注意胰岛素治疗的个体化。

2.1.1剂量:开始一般按0.5~1.0U/(kg·d)给予。年龄小,用量可偏小,约为0.25~0.5U/(kg·d);处于青春发育期患者用量偏大,0.6~1.0U/(kg·d)。

2.1.2剂量分配:以正规(普通)胰岛素(RI)为例,将全天总量分3次于餐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根据患儿病情,剂量分配可按如下三种方案选择即:①三餐餐前剂量相等;②早餐前用量偏大,午餐及晚餐前用量相等;③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必要时睡前可增加一次,其剂量最小。

2.1.3剂量调整:胰岛素治疗不可能一步到位,每调整一次剂量至少需要观察2~3天,主要根据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及段、次尿糖定性指标来进行调整。①早餐前用量:参照前几日7~11am段尿及午餐前次尿尿糖进行调整;②午餐前用量:参照上午11时~下午5时段尿及晚餐前次尿尿糖;③晚餐前用量:参照下午5时~晚10时段尿及睡前次尿尿糖;④睡前用量:参照晚10时~上午7时段尿及早餐前次尿尿糖情况进行调整。

2.1.4短(RI)、中效胰岛素(NPH)混合治疗:短、中效的比例一般为1:2或1:3,分两次于早餐及晚餐前注射。早餐前2/3量,晚餐前1/3量。根据胰岛素不同的作用时间及段、次尿糖情况分别调整短效及中效胰岛素的剂量。

2.1.5缓解期胰岛素治疗:此时期胰岛素用量可能仅为2~4U/d,甚至更少,但一般不主张完全停药。

2.2饮食治疗

2.2.1治疗原则:计划饮食,控制总热量,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均衡膳食保证足够营养,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烹调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进餐,最好三餐三点心。

需注意:进正餐和加餐的时间要与胰岛素注射时间及作用时间相配合。

2.2.2总热量:全天热卡供给为1000+年龄×(70~100)kcal;

2.2.3热量分配:全天热量分为3餐3点心;一般三餐分配比例分别为1/5,2/5,2/5;每餐预留15~20克左右的食品,作为餐后点心。

2.2.4营养素的供给与分配:碳水化合物占全天总热量的55%~60%,应选择“血糖指数”低的食品。脂肪占25%~30%;每日脂肪入量不能超过全日总热量的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每日胆固醇入量不超过300mg;蛋白质为15%~20%,注意选择、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

2.2.5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应避免摄入盐过多,建议每日氯化钠摄入量以3~6克为宜。

2.2.6不适宜糖尿病患儿食用的食品:第l类为高脂肪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第2类为高糖食品,如:糖果、含糖的饮料、含糖高的水果。第3类是纯淀粉食品,如:粉丝、粉条、凉粉等。这些食品最好不吃或少吃。而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芹菜等所含热量很少,基本上可以不限制数量。

2.2.7正确对待“无糖食品”:“无糖食品”虽不含糖,但既是食品就有一定的热量,食用后也应减去相应主食。

2.3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都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定时定量运动,持之以恒。运动强度要适当、量力而行;要根据运动中和运动后有无不良反应决定运动量。运动时间最好每日一次,也可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钟。原则上应在餐后半小时后进行,以防出现低血糖。

注意事项:最好将胰岛素改为腹壁皮下注射,以免运动时吸收过快,易发生低血糖。运动后易出现低血糖者,可于运动前有计划加用少量食品或适当减少胰岛素量。运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鞋袜,运动后注意清洁卫生。注意安全,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最好家长能够参与,即可给予照顾又能增加乐趣,更利于坚持。

2.4心理治疗是对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予糖尿病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2.5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指标

尿糖测定:次尿糖、段尿及24小时尿糖测定。尿酮体每天测定1次。

血糖测定:有条件者可采用微量血糖仪每天监测2~4次。若血糖控制很好,可每周测2~4次。一般每2~3个月门诊复查一次,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

血脂测定:一般每半年测定1次。糖化血红蛋白:应2~3个月测1次,一年至少4~6次。其他检查:根据病情要常规定期随访,监测血压、检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等。以早期发现、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

参考文献

[1]黄少毅,江源,庄向华.青少年与儿童糖尿病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4期.

[2]李豫川,朱逞,洪宝瑟.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行为问题危险因素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4年08期.

[3]欧婉杏,查彩慧.糖尿病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07年01期.

[4]姜友志,朱岷,熊丰,邓蕾丽.儿童1型糖尿病9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