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芳
(青海省湟源县和平乡蒙古道小学,青海湟源812100)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蕴含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因而如何做到课堂教学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思路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如何将创新教育有机、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的话题。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观念陈旧。
当前许多课堂教学目标依然维持着传统陈旧的观念,这成为严重阻碍学生朝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课程改革推广了课程教学的新理念,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努力方向,但是“重结果不重方法,重知识不重能力,重机械记忆不重自学能力培养”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于许多课堂的教学中。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升学率是评价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然而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只会让学生专注于应付考试,机械、被动地去接受课堂知识,而不会主动去对某些知识提出质疑,表达自身的想法。这种陈旧、错误的教学目标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来的仅仅是“考试机器”。
(二)教学方法不当。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永远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课文,传授知识;学生在座位上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甚至昏昏欲睡。很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作文一门语言类和认知性学科,需要在学生的不断参与中去掌握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积极发言,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更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时刻保持一种好奇心与兴趣感。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语文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
(三)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作为一名称职的老师,应当树立起正确的语文观,不要将语文课仅仅局限在语文课本这个小世界里,而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老师仅仅朗诵几遍课文,讲解一些词语,最后再分析一下内容,却不能由课文内容拓展我们的实际生活,向学生传授一些课外的知识,使本来是充满乐趣和智慧的课程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讲座。
二、完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它是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理念着重“老师讲,学生听”,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老师应当努力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开阔学生的视野。部分教师忽视了新课程的研究学习,无法领会到课程标准的精髓,进而导致他们过分注重课本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课程的延伸。这种课程理念是不科学、不可行的。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而不是刻意去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语文课程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拿高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思想道德修为,逐步形成良好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氛围。
如何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笔者认为教案创新是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教案的内容反映了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灵活性、创新性和高效性。
教案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每个老师由于自身阅历、价值观和素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同一篇语文课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因而不同老师的教案应当体现其独有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不能被所谓“标准教案”阻碍了自身创新的思路。教学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而学生则不断培养了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教案的创新性主要是指老师在授课时应当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在老师的教案中要特别重视“互动”这一环节,这既能达到调节课堂氛围的作用,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教案的高效性反映在教案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高效的教案一方面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使老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和提高自身水平。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打破逐条书写、死套格式等传统教学方法,努力根据自身特长和实际情况来准备教案,做到更好的创新。
(三)创新教学思路,发挥课堂作用。
创新型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改变传统的单向授课模式。积极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如果学生对老师讲述的知识毫无反应,而老师依然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可以说这种课堂教学是失败的。创新课堂教学要求老师能够以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要努力营造一种自由沟通和交流的氛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发挥。其实,优秀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老师可以带学生出去踏春、郊游,让同学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那种最纯真、最美好的品质,而且这种体验恰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语文课文中一些自然画面的描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本质在于学生学习创造的实践。要做到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然后将这种技能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当大胆尝试、敢于探索,使小学语文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史根东、傅道春.2000.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陈令.2005.语文教学创新背后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
[3]杨福明.201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4]措姬.2012.初探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J].《大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