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武威733299)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286-02
眩晕在临床上颇为多见,它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或影响到部分年轻人。中医认为,眩晕是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以及风、火、痰、湿、气血郁滞等原因引起,有虚实之分。本文将眩晕的治疗归纳为七法,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平肝潜阳活络法
本法常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症。证见: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耳鸣,面色红赤,血压偏高。此证多因劳累或情志刺激而诱发。
案1,男,68岁。于2000年5月3日入院。患者头晕、头痛、耳鸣10年,因劳累后加重3天,伴面红耳赤,口干口苦,烦躁,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缓。血压:200/120mmHg。诊断:眩晕(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潜阳活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钩藤(后入)25g、生杭芍20g、怀牛膝15g、炙复花(包煎)15g、云茯苓15g、黄芩12g、桑寄生15g、石决明15g、菊花10g、川楝子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以上方出入共服20剂,诸症悉除,血压稳定在128/82mmHg。随访2年未复发。
2.化痰活血通络法
本法用于痰湿痹阻经络,血行不畅而导致的痰瘀阻络证。证见:头晕,头重如裹,咽喉不利,咳嗽痰多,胸闷胁胀,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少食多寐,双下肢沉重无力,肿胀,麻木、发凉、发抖、疼痛、行走不稳,步态笨拙,有如“踩棉花感”,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炫滑。治当化痰活血通络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主之。
案2,男,65岁。于1998年11月初诊,头晕,行走不稳10年,颈椎CT片示:骨赘生成,脊椎轻度受压,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多次住院治疗,上述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头晕,胸闷恶心,胃脘胀满,纳呆多寐,双下肢沉重无力,麻木、胀痛、发抖、行走不稳,步态笨拙,有如“踩棉花感”,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炫滑。血压128/76mmHg。血沉12mm/h,抗“O”200U,心电图无异常。证属痰瘀痹阻经络,清阳不升,气机不利。治宜:化痰活血通络。药用:天麻10g、法半夏12g、胆南星10g、枳实9g、茯苓15g、炒白术12g、陈皮10g、白芥子10g、赤芍15g、当归尾12g、川芎12g、地龙12g、郁金12g、葛根30g、桃仁12g、红花9g、川牛膝15g、生龙牡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以上方出入,服药90剂,诸症消失。1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3.疏风散寒活络法
本法适用于因风邪外袭引起的眩晕症。多见于肥胖之人,女多于男。证见:头晕,颈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颈部活动受限,受风寒劳累后症状加重。
案3,女,40岁。于2001年3月15日来诊。头晕,颈项肩部酸痛,僵硬半年。近15天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伴鼻流清涕,咽痛,舌质暗红,薄白苔,脉浮缓。颈椎拍片:颈椎未见明显异常。诊断:眩晕(颈肌疲劳综合症)。证属:风邪外袭,痹阻经络。治宜:疏风散寒活络。药用:荆芥穗10g、羌活10g、白芷10g、防风9g、菊花10g、僵蚕10g、葛根30g、威灵仙15g、木瓜12g、生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6剂,感冒可愈,眩晕也止,随访1年未复发。
4.清肝泻火通络法
本法用于气郁化火引起的眩晕症。多伴有肝气郁滞,肝火旺的症状。证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干而苦等,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主之。
案4,男,30岁。于1999年7月4日来诊。患者头晕5天,伴性情急躁,两胁撑胀窜痛,口干口苦,大便3天未解,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眩晕。证属:气郁化火。治宜:清肝泻火通络。药用丹栀逍遥散加大黄6g、龙胆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6剂,眩晕即愈,嘱继服逍遥丸1合,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复发。
5.化湿祛痰通络法
本法常用于痰湿中阻,痰浊上蒙清窍引起的眩晕证。证见:头晕,眼不欲睁,头重不举,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主之。
案5,女,45岁。患者于2001年3月12日来诊。头晕,头重如裹,眼不欲睁,胸闷恶心,时呕痰涎,胃纳呆滞。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诊断:眩晕。证属:痰湿中阻。治宜:化湿祛痰通络法。药用:法半夏12g、陈皮12g、白术12g、天麻10g、枳实12g、竹茹9g、炒苍术15g、白蔻9g、云茯苓15g、炒莱菔子12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剂,眩晕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6.益气养血活络法
本法用于久病气血两亏或兼有血滞之证引起的眩晕证。常见于贫血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病程较长患者。方用归脾汤,兼有血滞者加桃仁、红花。
案6,男,69岁。于1998年2月3日入院。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反复发作8年,加重5天。现头晕肢麻,已晕厥2次,伴神疲乏力,纳呆失眠,面色晦暗,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弱而结代。血常规:HB88g/L,RBC2.97×1012/L。心电图示:房性早搏,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西医诊断:①贫血;②冠心病。中医诊断:①眩晕;②心悸。证属:气血两亏,兼有血滞。治宜:益气养血活络法。方用归脾汤加味:人参9g、黄芪20g、白术12g、当归10g、川芎10g、远志9g、炒枣仁30g、木香9g、云茯苓15g、龙眼肉12g、陈皮9g、桃仁10g、红花6g、炙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45剂,眩晕等症消失。出院后继服归脾汤以善其后。随访3年均正常。
7.补肾滋阴和络法
本法用于病久阴血耗伤,肝肾虚损,或兼有血滞之证。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证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头脑胀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肢体抬举无力,筋脉挛急,甚至瘫痪等。方用左归饮加减主之。
案7,女,58岁。于1998年5月3日出诊。头晕眼花,肢体无力10年,近1周来头晕欲倒,眼前黑暗阵作,头项转动易猝倒,伴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颈项强痛,四肢无力,站立不稳。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而涩。血压128/82mmHg。颈CT扫描提示:颈椎5、6骨赘生成,压迫椎动脉。脑多普勒示:椎基动脉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诊断: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证属:肾精不足,阴血亏虚兼有血滞。治宜:补肾滋阴和络法。方用左归饮加减:熟地15g、白芍12g、当归15g、川芎10g、山萸肉15g、桑寄生15g、女贞子15g、炒杜仲15g、鹿角胶10g、龟板胶10g、葛根30g、羌活12g、丹参30g、赤芍15g、牛膝15g、木瓜15g、生龙牡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0剂,头晕眼花等症减轻。上方出入服药3个月,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给予颈复康、六味地黄丸以善其后,2年后随访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