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李博

李博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据统计,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约有4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占我国GDP总量的60%。但是,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能否按照合同要求归还贷款主要依赖于其经营状况,且小微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较弱,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互联网+商业银行”时代的来临,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商业银行所面临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增加了商业银行潜在的信贷风险。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控制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管理

引言

小微企业经营资金较少,生产规模较小,为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会选择商业银行贷款。在进行贷款过程中,由于小微企业经营风险比较高,商业银行通常会选择企业的土地和房产作为抵押,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同时由于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经常发生,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成本不断增加,降低了商业银行收益,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出现商业银行不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控制问题展开论述,同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1、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控制内容分析

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为了建设固定资产和进行技术改造,具有短、急、小的特点,但是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当小微企业经营遇到瓶颈以后,不能按照贷款要求进行还款时,就会出现债务偿还风险,也称为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旦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导致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0.74万亿元,占所有企业贷款余额33%,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3.4万亿元,同比多增396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520.92万户,较上年同期增加159.82万户。由此可知,当前小微企业贷款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带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

2、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化的程度不断向纵深方向迈进,虽然商业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面对金融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小微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首先,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所提供的信贷规模不断增加。目前随着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商业银行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信贷业务,信贷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信贷规模的不断增加在给银行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的同时,如果发生信贷风险,也将给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其次,小微企业风险抵抗能力以及还款稳定性较差。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其自身特性,抵抗和规避风险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不利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规避[3]。最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需要根据市场和经营需求不断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更多的金融理财产品,拓展盈利渠道。小微企业为了经营发展往往需要借助银行的资金支持,商业贷款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给银行风险管控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3、创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路径的必要性

首先,商业银行客户主体多元化。小微企业发展迅猛,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大量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为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风险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推进银行风险管理转型、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监管体系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于传统经济结构中的产能过剩产业进行改革,在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调整时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债务风险和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并由此极有可能引发银行信用风险以及金融风险。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必然对其产生深刻影响。最后,商业银行潜在信用风险逐渐增多。一方面,银行办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不断增多,这也就增加了银行不良贷款业务不断增多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商业银行在进行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很可能不能够完全了解小微企业生产管理的真实信息,导致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潜在风险的增加。

4、提升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管控的创新策略

4.1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实现从业人员的有效培训

(1)分层设计,实施职业岗位评定。在商业银行的培训体系中,新员工的培训要经历入职培训、岗位基础培训、人才发展培训三个阶段,要针对员工群体在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培训成果的反馈而科学的分层实施,以期其在岗位建设目标和职业道德目标的达成,为小微企业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同时,应落实在员工信用风险管理培训效能上的差异化评定,对于责任感大、技术突出、组织能力强的人才,要予以在薪金、任用、后续发展上的区别优待。(2)信息共建,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大数据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代名词,海量网络数据对银行员工而言,机遇要大于挑战。因其信贷服务人员的生活和学习中对信息技术的依存程度较高,各商业银行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以商业银行员工喜闻乐见的媒介形式,通过商业银行培训微信公众号推广、培训门户网站建设,信息培训终端开发、手机APP智能学习平台应用等形式,有效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对传统面对面到场培训方式的有效改良。

4.2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建立小微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诚信审查过程中,秉承严密监管、定时公示、长效监督的小微诚信审查监督公示制度,对小微诚信评定的各个环节的公开、公正的实施。在小微企业诚信审查监督中设置公众席,扩大小微企业道德和诚信审查监督的公示范围、延长公示时间,同时将公示内容放到微信、QQ等新兴媒体上,接受社会力量监督举报。在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实施,在降低对金融行业资金风险,规范个人的金融行为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征信报告也越来越多的被相关行业所采用,成为个人金融信用的一个标签。建立起小微企业信贷“黑名单”制度,把小微企业的诚信行为录入新型信用档案中,接受商业银行和国家征信机构及诚信评估部门并对小微企业个体的相关职业行为的查询。并将其作为小微企业的诚信依据,为等级良好的小微企业在信贷、审计等方面提供机会和便利。

4.3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实现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人才管理制度本土化。商业银行充分的分析不同制度指标下的管理变量控制。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信贷资源发展现状,探索适合其自身的人才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方法,完成人才管理制度的本土化,从而使激励制度实施能够真正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岗位能动性。尊重不同群体本土化需求差异,实现“全方位,多层面”“全因素,多角度”“全过程,多渠道”的管理制度层级的综合运用,使员工获得人才管理所带来的幸福感。(2)人才能力培养职业化。商业银行秉承多样、灵活、开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和人才培训有机地结合,将岗位实践和能力提升相融合。同时,商业银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订单式和模块式培养优势,使得商业银行员工可以有效开展并探讨岗位需要。增加企业人才自身专业内涵,实现人才能力的自我职业化的提升,使其成长在商业银行,服务在商业银行。

结束语

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控制过程中,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广泛搜集企业运行信息,对小微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针对出现的信用贷款风险,采用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提升贷款的效益,实现银企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宋华,苗凤.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管理分析——以民生银行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3):27-32.

[2]李涛.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3]林小芳.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管控研究[D].华侨大学,2018.

[4]孙元元.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控制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6):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