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课外意外安全事故带给我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一次课外意外安全事故带给我的思考

徐晶晶

(湖北秭归县特殊教育学校,443600)

摘要:教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目的。而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安全教育则更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特殊残障学生是弱势群体里的弱势群体,由于生理、心理的缺陷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更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关键词:安全教育;健康档案;体育锻炼;健康指导

湖北秭归县特殊教育学校遵循“教育先行、预防为主、责任到人、一把手负总责、保障师生安全”的工作原则,把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把安全管理纳入到学校目标管理之中,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做到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学生安全健康学习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有这样一个安全事例至今仍然让我记忆深刻:去年十月的一天中午,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午休,突然培智九年级的刘同学像门板一样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并且是后脑勺朝地面。恰好当天的值日教师张老师正好从教室外路过,她迅速跑到教室里查看情况,当时的刘同学脸色铁青,眼睛紧闭,口吐白沫。张老师让班上2个得力的学生看好刘同学,然后自己迅速跑到办公室喊男教师杨老师帮忙。杨老师到现场后,立即将刘同学课桌里的红领巾塞在了他的嘴里,然后让刘同学平躺着掐他的人中,过了一会儿,刘同学醒过来了。2位老师和同学们合力将刘同学扶了起来,让他坐在椅子上休息。看刘同学精神好转起来,张老师请另两位老师在教室照看,她自己则迅速向领导反映情况,并迅速给刘同学的家长打电话告知其情况。在张老师的耐心询问后得知该同学患有严重的癫痫病,在家时也发过病。整件事因为老师处理的及时到位,没有酿成严重后果,家长对此也很满意。可是事后张老师还是心有余悸,如果学生发病倒在尖锐的物体上、或者发病现场没有人在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学生发生意外,这是作为家长、学校、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又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学生残障,自理能力差,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都不强,如果学校和老师把平时的工作做得仔细些,具体些,有些安全隐患是可以避免的,至少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则意外事故的发生给我带来了以下启示:

一、及时健全学生健康档案,随时了解每一个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

特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身体素质较差,往往身体伴随着多种疾病如癫痫症、精神病、心脏病、多种残疾、肝炎、肺结核等,潜在着各种隐患,稍不慎重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后果。所以新生入学时一定要进行身体检查,对有传染病、其他疾病的学生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对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一律不准入学。待身体健康达到入学要求后方可入学并登记造册,建立相关健康档案。还要对每个学生的残疾原因、家庭病史、家庭状况、联系方式、学生身体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如是评价并写入健康档案。相关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及生活教师必须了解情况,以确保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每年对学生至少要组织一次体检,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并及时反馈给领导、班主任、科教老师、生活老师及学生家长,以便改进各项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做好学生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结合社区服务及时做好接种工作,及时关注预防各种传染病。教育学生讲究卫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常规消毒工作,晨检工作,加强防范能力。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医治,防止疾病蔓延。

二、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缺陷补偿提高身体素质。

加强体育锻炼对特殊学生进行缺陷补偿,提高身体素质特别重要。但一定要注意体育安全,体育练习场地、器械应当符合体育活动安全和体育卫生标准,适合各类残疾学生的实际。体育教师在加强运动技术要领和准备、整理活动的指导时,要做好学生活动中的安全防护。在开展活动时注意每个残疾学生身体状况,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组织学生体育竞赛、军训、运动会等较为剧烈的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严禁有病、体弱及身体不适者参加,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心理健康指导,让学生健康成长。

特殊学生与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差异。智障学生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矛盾突出,带来许多教育方面的困难。聋生心理发展较为简单,但爱发脾气,弄不好就会出现“过火现象”。学校应建立“咨询服务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排除各种困难,疏导心理障碍,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减少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他伤、自伤、自残等事故,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和学校正常运作,保证学生家庭幸福。

参考文献

[1]王文湛主编.学校安全工作指南[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陈向明着.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李全庆.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模式、驱动机制与路径选择[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