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统(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在职业快速变化的当今,如何使学生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挑战。我院以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对职业生涯教育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三个着力点,即专业群建设以职业生涯群为依据;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将授课、咨询与实践的职业生涯教育融合的教育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教育
高职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胜任专业对口的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具有一定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以及能主动应对职业变化和职业迁移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长期的发展战略。近几年,学生的职业变化非常快,2年、3年、5年不等就要转换职业。职业的快速变化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院以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对职业生涯教育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三个着力点,即专业群建设以职业生涯群为依据;注重职业技能与素质教育;将授课、咨询与实践的职业生涯教育融合的教育实践与探索。
一、专业群建设以职业生涯群为依据,拓宽学生职业适应面
我院把所有的专业归类并为6个专业群,它们分别为: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生物技术;会展和酒管。其中,财务会计专业群有会计、企业税务、投资理财、信用管理、金融保险等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群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连锁经营、汽车营销等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群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英语、应用日语等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群有电子商务、软件技术、计算机等专业,动漫设计等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群有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专业;会展和酒管专业群有酒店管理、会展广告、文秘等专业。并把它称为职业生涯群。各专业群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以职业生涯群为依据。
以职业生涯群为依据的职业教育,不是将专业或课程建立在某一种职业需要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一个职业群的共同职业需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个职业群所包括的多种职业的相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注重职业素质培养,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具备任职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是寻找职业的基础,固然重要。但任职能力并不代表职业的胜任力和职业发展的能力。我院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在校训“厚德崇商”教育上下功夫。校训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最直接的体现。校训体现了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和凝炼的思想成果的精华,体现了主导和统领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代表着学校强化办学特色的文化价值指向。我院以弘扬“厚德崇商”,创新培养模式,培育浙商新人为办学特色。弘扬“厚德崇商”,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让“浙商精神”成为最基本的教育元素,融入到育人活动的方方面面,让校园成为浙商精神的聚集地、共振区、辐射源,让学校成为传播浙商文明、弘扬浙商文化的精神高地。培养浙商新人,就是要按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新一代具有“诚信务实的职业道德、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以小致大的经营理念、技湛商慧的从业本领”为基本特质的高技能人才。
对“厚德崇商”的教育,我们是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厚德崇商”的教育,把“厚德崇商”融入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实践性教育之中;二是加强对显性课程的建设,构建与校训、校园文化相结合的课程,比如开设《商文化》课程等;三是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等。
通过“厚德崇商”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诚信的价值观等;具有自信、积极、有勇气、有胸怀等态度;具有善于学习、合作沟通、人际交流、有追寻理想等行为;具有自我控制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崇尚正义、心地善良、意志坚韧等内在个性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人等内在动机等。这种素质决定着高职学生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无论是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还是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职业环境发生变动的时候,都不会因为原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老化或尚未学过而束手无策,而是能在变化了的职业和工作环境里积极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和上升的空间,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将授课、咨询与实践的职业生涯教育融合,开发一体化课程
我院职业生涯教育是将授课、咨询与实践融合为一体,开发一体化课程。授课是一种普及型的公共教育,自2002年开始,我院就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程。这对于生涯教育缺失的高职学生来说非常必要。由于我国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等因素,使得高职学生的生涯教育缺失。体现在基础教育上,基础教育通常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缺乏人生类发展教育。基础教育几乎没有机会让学生去尝试和体验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空间让他们思考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以及适合自己的职业。在中学阶段,学校没有职业指导师和相关的专业教师,学生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时显然是茫然的,无助的,甚至是无奈的。目前我国的中学没有职业指导师,中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体现在高职教育上,尽管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这方面的师资,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职业教育中,以往一直比较重视专业理论基础而忽略专业技能和实践性教育,职业教育目标不明确。体现在社会教育上,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独生子女,家长除了缺乏对孩子从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目标、培养兴趣、树立远大理想等教育,更缺乏职业兴趣、职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当孩子要选择专业时,许多家长往往依据该专业是否好找工作,这份工作收入高不高、稳定不稳定,而很少依据孩子是否适合就读这个专业。二是在我国教育制度的安排中,缺乏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了解,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社区和社会公益等活动,缺乏社会实践。
如果说授课是一种共性教育,是注重“面”和“量”,咨询则是一种个性教育,是注重“点”和“质”。我们将共性生涯教育与个性生涯教育结合起来,将“面”和“点”结合起来,将“量”和“质”结合起来。职业生涯设计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生涯是每个人的人生理想,是为实现自我而逐渐开展的独特生命历程。
我们在“面”和“量”的生涯教育基础上,更注重“点”和“质”的教育。在“点”上,我们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由学校专门的职业指导师,帮助学生个体发现自己的优势、特长和亮点,搜寻自己的生活目标,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兴趣、能力和个性特征,找出职业倾向,确定职业目标,设计职业通道,为学生实现职业目标提供帮助。比如:学生小夏是学物流专业的,通过职业探寻和咨询,其职业选择是做会计,并想去外企。他给自己设计职业通道,计划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在学历上要通过自考,或毕业后通过专升本获取大学本科学历;在外语水平上要提高,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水平;同时要利用假期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在大二、大三阶段可以有计划地在学历、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职业相关的工作经历等方面作一些方向性的安排、调整、充实和提高。同时,从2006级学生开始,对每一个学生建立电子文档,记录与职业相关的价值观、兴趣、能力和个性特征等资料,为学生就业、择业和创业积累提供信息。在“质”上,我们把生涯教育工作一步步落到实处,对于学生个体的咨询,通常要通过多次交流,还专门组织和设计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和模拟面谈等技术来发现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个性倾向。同时,还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和了解自己,找准职业方向,明确职业定位。
我们非常注重生涯教育的实践性。为此,专门编写《职业生涯设计实践手册》,注重实践操作应用,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我们利用高职院校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育,让学生在实际职业岗位上寻找自己价值观、兴趣、能力、个性最佳的结合点,发现和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个阶段这些因素所指向的职业类型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必须均衡各种因素,找到最佳结合点,以此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找到等方面的均衡点。
经过这几年的生涯教育实践和探索,使我们更加清楚:只有当高职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的职业素质时;高职生涯教育只有着眼于综合能力的培养,着眼于人生教育与人的发展时,才能使学生拥有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参考文献】
[1]高瑛,刘育锋.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向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A·班杜拉著.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姜飞月,王艳萍.生涯咨询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4]康尔.论“软技能”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素质教育,2005,(4).
[5]田建国.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4,(5).
作者简介:
董伟统(1971.11--),男,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