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裴国凤(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平台,同时也是整个自然和社会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高校实验室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高校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模式的创新对于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伦理建设是解决实验室工作中的各种弊端,提高人力、物力资源的效用,杜绝环境污染的基本保障,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实验室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伦理;两型社会;高校实验室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平台,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拥有并支配着丰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优先目标,也是保证高等教育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职业伦理的建设是提升高校实验室功能和效益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
一、职业伦理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1.职业伦理
在西方,职业伦理与基督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伦理(TheProtestantEthic)有很大关系。新教伦理将世俗的工作与宗教的献身精神结合起来,赋予世俗的工作以神圣的意义,甚至把它上升为一种天职,为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在东方社会中,儒家伦理精神和现代商业文明、人本主义思想、理性因素和法制精神共同构成了作为东方人的精神支柱的职业伦理,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宗旨、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并在当代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有着深厚的伦理资源:儒家的诚实守信、义利兼顾,道家的慈俭谦下、和合共生,佛家的诸善奉行、自利利他等伦理思想,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
从事每项行业,都要有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ProfessionalEthicCode)。常见的职业伦理内涵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智慧财产权及工业安全等,这些专业伦理是每一位从业者应该恪守的规范。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过分追求经济指标,疏忽了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方面的问题,以至于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资源浪费都比较严重,如今付出惨重的代价都难以弥补。比如最近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盐城饮用水污染事件及不断升级的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就是职业伦理缺失的表现,这种做法置道德准则于不顾,甚至不尊重人的生命因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高校实验室是整个自然和社会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每位参与实验室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都应遵守职业道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防止危害社会的事情发生,为构建两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职业伦理的社会意义
职业伦理是员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当员工能自觉按照职业伦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在伦理准则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时,整个团队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效应,团队整体素质就会得到提高。职业伦理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当职业伦理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被全体员工接受后,人的行为会自觉遵循这种价值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团队领导的伦理道德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他们所拥有的人格力量会对全体员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形成一种内部的凝聚力,对全体员工产生一种向心效应。
b.形成团队文化力
不论价值观念、员工精神、领导艺术、管理方式、组织程序、还是创新意识无不带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由此构成团队文化基础。一个优秀团队,人与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念的沟通而组合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有机整体,靠团队文化力的感召达到一种新的管理境界。
c.增值团队无形资产
团队的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相对应,具体包括团队的形象、精神、文化、信誉等,由职业伦理规范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团队的重要无形资产,可以保证团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伦理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职业伦理建设对于促进高校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职业伦理在实验室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1)树立资源伦理意识,优化资源配置
高校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投资购置的,而仪器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又在各高校,国家不要求学校以任何方式进行偿还,学校对国家财政投资的仪器设备是无偿占有、无偿使用。因此,仪器设备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存在后期监管不到位和各个单位争投资的现象,导致零买乱购、重复购置、建设一些小而全的实验室;制定购买计划时论证不充分,抱着不争白不争的态度,只考虑本实验室或本学科的临时需要,一味追求高、精、尖,多功能,但许多功能未被开发利用,使用效率低下,投资效益很差;仪器使用单位与采购单位分离,因为不是自己使用,购置仪器设备时不考察、不论证,不管质量,仪器买来便万事大吉,导致仪器设备购买后,一过保修期便进入大修期。这种不负责任的想法和做法,就是职业伦理缺失的表现。因此,需要领导者制定计划及购置设备时实施民主讨论与科学决策;需要全体员工树立积极主动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提出公正合理的建议;需要整个团队恪守职业伦理,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合理仪器设备的购置费用。
(2)提倡共享互利,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潜在价值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实验室发展中,重建设、轻管理,重购置、轻使用的现象一直存在,因为实验室评估对仪器设备的价值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迫使相关单位费尽心机耗费公共资金购买仪器设备,但是,这种评估模式又忽视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一方面是一部分仪器设备长期闲置,而另一方面是需要使用仪器的人却不可得;由于购买仪器不用自己花钱,当个人需要用到某种大型仪器,即使本单位已经有了也不会考虑共享而是出于自己的方便而争取单独拥有;如果一个单位拥有某种大型仪器,别人要来用,就会因为可能耽误工作时间或影响精确度而推诿,从而降低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即使制定再好的规章制度,所谓的资源共享也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导致实验室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广大师生又无法正常利用实验资源,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者从职业伦理的高度出发,主动地改革管理模式,寻求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办法。这包括:从总体目标出发构筑资源共享的平台,实施开放式综合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使实验室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为了实现现有设备的最大利用率,坚持以人为本,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宽松的科研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2.贯彻职业伦理在实验室环境保护中的必要性
保护环境是一个基本的社会伦理要求,但是在许多高校实验室中,由于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废气、废水、废渣、废物特别是电子垃圾、有机溶剂、化学毒品乱排乱放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较其他理化实验室,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实验室面临更多的环保问题,所产生的生物危害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生物危害包括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或其产物(来自于各种生物的毒素过敏源等)对人类健康、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损害或潜在风险。随着实验室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增多,实验室生物化学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必须给高校科研工作者敲响警钟,采取各种措施规范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从根本上说,目前的生物危害泛滥是从业人员缺乏职业伦理所致。比如实验用的有害微生物、生物技术转基因物质等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灭活处理才能排放,但是由于实验室条件、实验人员的素质、监督力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实验室的情况不容乐观。为了争课题、抢经费、发文章,有些科研人员把追求当前利益,而漠视公众和子孙后代的生命安全:有毒有害的物质水池子一倒,垃圾箱一丢,便万事大吉了;有些实验室有毒物质的回收、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成了高校实验室评估和领导检查时的摆设。生物危害人人皆知,但是由于缺乏职业伦理,部分从业人员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于不顾,导致实验室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只有广大的实验室工作者拥有了自觉的职业伦理,才能把自己的工作与整个社会成员的幸福紧紧联系起来,把保护环境、珍惜生命作为自己的天职和责任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行动中去,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职业伦理是优化实验室人力资源的道德基础
高校实验室是各项科研成果的培育场所,每位科研人员都希望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设备和科学仪器去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验设备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设备的利用上就必然会存在相互之间的竞争。有些人通过各种途径占有实验室资源,而有些人则得不到必要的利用机会,这既造成了人才、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也造成了人际关系的恶化。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个体伦理观与团体伦理观之间的差异。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树立良好的职业伦理观念不但可以化解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创造力,得到1+1>2的效果,而且还会创造一种人人心情舒畅、和谐美好的工作环境,这是单纯的设备、设施所不能提供的。
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所在的实验室职业伦理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效果。它说明:拥有了高尚的职业伦理,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科研成果,而且还是一种自利利他、和合共生的公共环境和人生境界。具体表现在:在浓厚的学术环境中,淡薄名利,潜心于学术研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抵制不正之风,遵守规则、诚实守信,合理利用科研经费;敬业、勤业、热爱工作,爱护设备、节约资源,积极主动地开发仪器的多种功能;积极主动地共享实验室的设备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充分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益;形成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自觉抵制乱排乱放、污染环境的不良行为;把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实实在在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自觉行动中,为建设两型实验室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实验室职业伦理建设的现实途径
职业伦理建设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职业观念,改变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态度。首先,通过把传统文化精华和现代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的道德伦理,这是构建现代实验室伦理的重要基础。如前所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深富的伦理资源需要我们去努力挖掘、弘扬,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伦理观念不是通过强迫而是通过人的自觉领悟和体验建立起来的。我们在实验室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曾经聘请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及社会学专家到实验室进行演讲,讲解传统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现实价值,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引领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伦理观念的升华,把自己的工作理解为一种天职或神圣的责任,使之成为支配人们的自觉行动,将会为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另外,实验室职业伦理建设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职业伦理教育和现实环境的双重影响。台湾自1990年开始,在中原大学及新竹清华大学试开《工程伦理》课程,反应热烈,如今已推广到许多工程院校之中,同时也有其他商业、医学等科系也准备推出类似的伦理课程来。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伦理建设落实到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中:在高校之开设《职业伦理》、《实验室伦理》等课程并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和专业课;从事科研工作的教授专家积极为政府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尽快促成相关立法的形成;经常聘请生物危害研究专家做科普宣传,使实验室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人心;鼓励学生深入实验室进行社会调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用事实教育人的目的。通过以上各项方法和措施的实施,将会有效地促进良好的职业伦理的形成,进而推动高校实验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2]袁晓明.浅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规范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
[3]庞俊兰,孔凡晶,郑君杰.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6.
[4]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三联书店,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