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内窥镜治疗乳管扩张伴炎症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乳管内窥镜治疗乳管扩张伴炎症的临床分析

张翚邢超

张翚邢超

(新疆奎屯伊犁州医院胸外科新疆奎屯833200)

【摘要】目的了解研究乳管内窥镜下乳头溢液导管腔内结构变化及病变性状。探索对炎症性乳头溢液的治疗新方法。方法应用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选择其中120例诊断为导管扩张及导管炎症的良性病变患者,利用0.9%氯化钠溶液彻底冲洗管腔,排净冲洗液后给予庆大霉素80000U和地塞米松5mg混合液灌注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3个月后乳管内视镜复查。结果灌注治疗后随访3个月,120例患者经乳管冲洗、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后104例溢液消失,有效率为86.67%。结论非手术治疗120例为单纯乳管扩张及乳管炎,取得满意的效果,疗效较好。

【关键词】乳管内窥镜乳头溢液乳管扩张乳管炎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189-02

乳头溢液是女性乳腺疾病的三大症状之一,发生率约3%~8%,除生理性乳头溢液、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药物等原因外,多数为乳腺本身病变所致[1],,在我院的门诊乳腺疾病患者中约占34.5%,但以往的检查,如溢液涂片、B超及钼靶导管造影等,均有较大的假阴性率,而影响诊断,以往对该类病人多采取手术方法做进一步诊断治疗[2],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组织创伤和经济负担。

20世纪90年代乳管内视镜(fibieropticductoscopyFDS)应用于临床,为乳头溢液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查方法及诊断手段。本研究对120例乳头溢液经乳管内视镜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患者,进行局部药物灌注治疗,效果好、无损伤,现小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2月经乳管内视镜检查确诊为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的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诊断标准参照《乳管镜下乳管内病变图谱》[3]标准。乳管内溢液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炎症细胞,而又排除其他引起乳头溢液的疾病。选择其中120例诊断为导管扩张伴炎症者进行病变乳管药物灌注。120例均为女性,年龄21~72岁,发病时间几天至10年不等。溢液呈浆液性32例,血性21例,淡乳汁样及水样58例,脓性9例。左侧42例,右侧43例,双侧35例;单孔溢液35例,双孔以上溢液85例。血清泌乳素均正常。

1.2方法

采用北京博莱德公司研制的乳管内视镜(型号FVY-780)进行检查,因患者多为2个或2个以上乳孔溢液,因此选择溢液最明显的1~3个乳孔检查。明确诊断后第3天,开始灌注治疗。方法:确定溢液乳孔后用碘伏消毒乳头及其周围5cm以上皮肤,铺消毒孔巾,用2~5ml空针吸取药液2ml庆大霉素80000U,反复冲洗溢液乳管,冲洗完毕后,乳头涂以红霉素软膏,覆盖无菌纱布。术后24h禁浴。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8次,随访3个月后乳管内视镜复查。

1.3观察指标

①症状指标:乳头溢液情况。②检查指标:乳管镜检查,存取治疗前后乳管镜图像进行对比。导管扩张伴炎症在乳管内视镜下主要表现为官腔内有白色絮状物,管壁光滑或粗糙,局部充血、水肿,乳头溢液多为淡黄色、乳白色或清色,少见血性溢液。

2结果

2.1疗效标准

参照《乳管镜下乳管内病变图谱》和乳衄病标准制订。显效:乳头无溢液,导管炎症完全消失,乳管镜下表现为正常乳腺导管;乳管内溢液细胞学检查正常。有效:乳头无溢液,导管炎症减轻,乳管镜下表现为乳管导管壁较前光滑通畅,充血消失,管内絮状渗出物减少;乳管内溢液细胞学检查基本正常。无效:乳头仍有溢液,导管炎症未消失,乳管镜下表现与治疗前无改变;乳管内溢液细胞学检查异常。

2.2治疗效果

灌注治疗后随访3个月,无任何不适及并发症发生。其中,104例溢液消失,有效率为86.67%。

3讨论

乳腺导管扩张症伴炎症时一种并不少见的良性病变。病情尚不明确,可能是一种退行性改变,由于鳞状上皮伸入导管内壁,造成角化鳞屑的堵塞,导管内淤积的脂质分解侵蚀管壁,引起管壁毛细血管损害及通透性增加,临床上出现溢液性分泌物[4]。同时脂质分解后脂肪酸形成结晶,刺激导管壁,造成管壁和管周炎症、疤痕增生及继发感染。庆大霉素属于杀菌性抗生素,可防止继发感染、使分泌物减少,乳头溢液停止,粗糙的管壁得到修复。由于灌注治疗的反复进行,注射液对腺泡具有一定压力,祈祷充填内压的作用,这可能是乳头溢液减少的另一因素。

局部药物灌注治疗炎症性乳头溢液疗效好,本组120例灌注治疗后随访3~6个月10例停止溢液,5例溢液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90.83%,治愈率为86.67%。田氏等报道[5]由于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乳管镜行了冲洗,良性病变的70%,尤其是乳管炎症患者经乳管内视镜检查后乳头溢液消失。

乳头溢液药物灌注治疗,要严格筛选病例,需排除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等,以防延误病情。建议患者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内分泌疾病,多次行乳管镜下冲洗治疗。

导管扩张和导管炎是产生乳头溢液最常见的原发病。以往多采用手术切除。检查则通过溢液涂片、B超、导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其确诊率不高,均需切检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诊断才能确诊。因此诊断和治疗均给患者带来了手术创伤。

本研究说明乳管扩张伴炎症的病人只要排除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后可以进行保守治疗,避免了不必要的切除手术。

参考文献

[1]王欣,张安泰,施军涛等。乳管内视镜诊断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价值[J]。中国使用外科杂志,2000,20(9):541-543

[2]潘承欣,杨接辉,邹礼明。纤维乳管内视镜在176例乳头溢液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肿瘤防止杂志,2002,02(13):221-222

[3]蒋宏传主编,乳管镜下乳管内病变图谱[M]。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3:20-21

[4]卓睿,李铁,董洁。土黄连液灌注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伴炎症53例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8):565-567

[5]田艳涛,于卫芳,许国山。纤维乳管内视镜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9(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