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松盛江西省浮梁县兴田乡中心学校333400
“教会办事”,对数学学科(特别是应用题教学)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课本上例题、习题或试卷上试题的顺利解答,而应使学生能将自己身边的常见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独立制订方案和实施,最后成功地解决。而现行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普遍重视的是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数学问题的实际来源和应用,使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感到学数学“无用”。因此,增加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教学至关重要。
一、给应用题配“原型”,展示应用题原始情境,使学生既学会数学又学会安排生活
给应用题“配原型”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的是创设“角色情境”,其次还有看录像、计算机演示、当场绘画等。
1.创设“角色情境”。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先创设一个虚拟的现实生活情境,再引导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多思考,采取对策,确定方法,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形式多样,如小小工程师、装璜工人、部门经理等。如学到工程问题应用题时,让学生人人充当“小小工程师”,设计合理的承包方案,使工程能保质保量完成。在新课开始,老师进行启发谈话:“学校将修筑一条二百米跑道,有两个工程队参与投标,甲队20天可以完成,乙队30天可以完成,同学们,你能当一个小小工程师,给学校领导出谋划策,设计一个合理的承包方案吗?”新课伊始,学生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学习中。甲说:“我将承包给甲队,理由是他们的速度快。”乙说:“我要承包给乙队,理由是他们虽然速度慢,但质量肯定好一些。”丙说:“我不同意同学的意见,我若是学校领导,就将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这样更能保质保量。”丁说:“我还有一套方案,先由甲做几天,剩下的再由乙队来完成,让大家都能赚一点钱。”……就这样,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活动,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工程的解题方法,也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了一个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能学会怎样合理地安排工作。
2.计算机演示。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现实世界,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验操作的想象,收到培养应用能力的效果。如在教学比例应用题时,教师先用计算机演示一幅情境图:校园内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旗杆上红旗飘扬,有一位小朋友拿着卷尺准备爬上旗杆度量它的高度。这时动画停止,让学生讨论:看到这情景,你准备怎么做?你将如何帮助这位小朋友很快地测量出这根旗杆的高度?学生讨论后,教师利用屏幕的闪烁和动画效果,让学生明白利用实物与影子的成正比例关系,能很快测出旗杆的高度。以上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的演示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看录像。屏幕显示,配合电视机的伴音演示以下画面:一天,张老师带着小聪到商店去买本子,他们要买397本,而商店的本子都是一捆一捆的,每捆100本。请大家想想看,如果你是商店的营业员,会怎样把要买的本子拿出来?如果你是小聪,又会怎样很快地取回要买的本子?这样教学,学生印象深刻,既学会了办事,又为以后学习加法的巧算奠定了基础。
以上的“配原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使数学真正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需要。
二、善于收集信息,积累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这些生活经验数学化
要鼓励学生多收集信息,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己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新本领,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例如:有一位学生曾经讨厌数学,经常旷课,只想随母亲卖水果。他认为学知识对生意、生活无帮助,旷课是为了帮妈妈做生意。面对这名只想回家帮母亲卖水果、认为学数学没用的学生,他的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先设计第一组问题:
1.你今天做了几笔生意?2.每笔生意各卖了多少钱?3.你买进时每千克水果多少元?4.昨天做了几笔生意?5.共卖了多少钱?……学生答得前所未有的爽快。接着再设计第二组问题:1.今天一共卖了多少钱?2.今天平均每笔生意收入多少元?3.这两天平均每天收入多少元?4.今天赚了多少钱?5.这两天哪天卖的钱多?多多少?……
学生在答完上述问题后,老师问他:“刚才我们讲的做生意卖水果,还是练习数学题?”他的回答是:“好象是卖水果,又好象练数学题。”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地提出第三组问题:1.有100千克水果,如果以每千克3.6元购入,现在每千克4.1元卖出,一共可卖多少元?2.今天王某卖水果得15.6元,昨天卖得24元,今天比昨天少卖了百分之几?3.有100千克水果,每千克成本3.6元,提价20%后卖出,可卖得多少钱?
题目一出,学生就发愣了,不再像一开始回答提问时那么爽快和自信。这时,老师告诉他,有些题目不会不要紧,因为这些是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这样,教师巧妙地将生活数学化,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
此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写数学观察日记,建立红领巾银行,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这样教学,教师所要做的是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的是我们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造活动,把经验提炼成数学,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从而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因此,新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