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究

高明举

高明举(天全县始阳中学四川天全625501)

【摘要】本文围绕教学过程,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提问;合作学习;发展空间

以学生为主体讨论式教学是新课改的主导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然导向。传道、授业、解惑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怎样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师与学生平等交谈、平等讨论、平等探索、合作学习。在问题中探索、在讨论中发现、在讨论中获取、在讨论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充分的课前准备。围绕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给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空间,教师在提问题时应把握做以下四个方面。

1.对容易混淆和难理解的概念教师应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在学习三角形的外角这一概念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三角形的一个顶点能作出几个外角?让学生画出图形进行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参与,教师可根据情况在各小组参与一至二分钟,注意引导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讨论。(如图一)讨论时有说∠BCE和∠ACD都是外角,也有说∠BCE、∠ACD、∠DCE都是外角,让不同意见的同学说出各自的理由,这是教师不防让学生讨论一下外角的概念,清楚以后在进一步做出判断。最后教师作点评。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对三角形外角这一概念非常清楚,掌握的很好。

2.提出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

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在学生掌握了教材给出的两种证法(图二、图三)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两种证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思考,交流发现相同之处:(1)、两种证法都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2)、两种证法都作了平行。进一步提问:你还能想出其他证法吗?让学生思考、交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三种证法(图四)、(图五)、(图六)。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这些方法虽然不是最简便的,但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出问题要使课堂连贯紧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全等三角形这一节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全等形?你能拿出全等形来吗?

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争先恐后的拿出了两本能够重合的书,能重合的作业本,能重合的三角板。

(2)、什么是全等三角形?怎么表示?

(3)、什么是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问题(2)的基础上学生从三角形重合入手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引导点评。结论一、对应顶点所在顶点的角就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就是对应边。反之成立。结论二、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通过以上的讨论很好的突破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讨论问题的热情。问题一个接一个学习效果非常好。

4.对易出错的公式和学生“发明”的公式教师应使用“故意出错”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以后不在犯这样的错误。

我在教七年级下册完全平方公式时,采用了“故意出错”的教学方法,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刚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出示两个小题:(1)、=?(2)、=?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老师一边巡视,发现好多学生很快做完。然后抽两名学生上黑板做,他们的答案如下:(1)、(2)、学生写出答案后,很多学生都说:“正确”。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当a=1、b=2时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结果学生都得出不相等。这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叉,一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什么是错的呢?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最后与正确答案比较发现(1)少了2ab,(2)少了-2ab并且后一项是b2而不是-b2这一方法适用于易于混淆和易于出错的知识,这样对学生知识的区别和错误的避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二次根式的性质:

这时老师提出质疑:当a=9、b=16时上面的两个式子是否正确让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先让学生出错,再让学生知错。很好的避免了类似错误的发生。

课堂提问方式多种多样,总之老师提问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讨论的欲望,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