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抓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刘华

刘华大连普兰店市炮台第二中心小学116200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特别多,因为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问题,非常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好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

一、打破传统,尝试分组形式的多样化

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薄弱区,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还不够开阔,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还不足以适应课改的需要。我们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基本上是前后座位或邻座的同学就近4——6人分成一组,人数的分配基本符合合作学习的小组人数分配策略,但是形式单一。为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敢于打破传统的座次安排。我采用的是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把班级学生分成五组,坐成五个长方形。实践中,同事担心我的课堂秩序会变得混乱,一开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儿童特有的好奇心理,对新事物的新鲜感等诸方面原因,课堂确实比以往有点乱,但通过我的调控和学生的配合,渐渐的就步入正轨,课堂又恢复了井然有序的状态。同时这样分组的优势也逐步显现,这种形式便于学生面对面交流、讨论、合作,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乎常规的交流方式,而不是扭头、抻着身子的交流。

二、组间同质,分工明确,科学合理

分组形式避免了单一,那么在小组人员的分配上,还要讲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科学分组原则。分组的时候,尽量是合理搭配,平衡各小组的人员组成。很多老师,往往会以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依据进行小组搭配,这样不够合理。我在进行小组人员搭配的时候,除了以学习成绩为依据外,还兼顾学生的性格、性别以及学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因素,进行小组人员的编排,这样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其次,成员分工采取的是先固定分工,然后通过同学间进行传帮带和教师指导后,进行新的合理分工。开始的几次小组成员分工,我安排组织能力强的做为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让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汇报代表,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同时,我也布置给各成员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彼此互相学管理、学组织本小组的学习,都尝试着作为汇报员,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与生之间的传帮带,经过教师的指点和培养,小组内各成员基本具备了担当任意角色的能力,然后才重新进行了小组的分工。这样做可以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轮流分工,造成没有经验和没有能力的学生无所是从的现象发生。新的组内分工是组员轮流担当小组长,汇报员人人参与,小组成员编号,汇报时,随机点学号进行汇报,从而避免了小组学习和汇报时,变成学优生的一言堂。如此科学安排,分工明确,学生合作有序,同时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来,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三、注重小组合作的过程,兼顾小组合作的结果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上,有的教师也走入了类似的误区,只注重小组合作的结果,忽视了合作的过程。为了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表面的热闹,走过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现结合我所教授的《图形的变换》,谈点体会。

1、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图形的变换》一课,需要学生准备的学具较多,我就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分别准备方格纸,三角形,七巧板图形,便于最短时间内准备齐全学具。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应该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成效,及时调控,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避免小组合作变成“吵杂下的热闹”,学优生展示的舞台,同时避免让其他学生游离于小组合作之外。让学生愿意合作,会合作,才能让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来,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标志之一。

2、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图形的变换》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涉及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安排小组合作时,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动手操作,研究不同的平移旋转的方法,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方法。这样就避免了在实际课堂中如下两个弊端的产生:

(1)教师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流于形式,时间不足;

(2)有时学生才开始,还没有深入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就通过学优生的反应,立即就是一声“停”,提问学优生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后,就顺势引导到下一个教师想要抛出的问题上,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由于缺少足够的时间,思维没有完全打开,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

因此,我在安排小组合作时,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关注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和完成度,同时注重生成的及时性问题,抓住契机,生成精彩的课堂瞬间。

3、小组合作完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讨价值,同时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适合小组合作交流。要选择一些有价值,有一定难度,个人解决有困难的问题,让小组间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正确答案,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图形的变换》一课中,我设计的合作交流问题不是放在定义上,而是放在如何通过平移、旋转得到新的图形上。这在操作中,需要学生准确的把握绕哪个中心点旋转,沿着怎样的路线平移,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这种平移、旋转的方法很多,适合学生探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问题设置如果没有实用价值,没有难度,会让学生“食而无味”,久而导致学生对小组合作失去兴趣和合作的动力。让小组合作完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使学生伸伸手,踮踮脚,能收获成功的体验,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继续向前的原动力。

4、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新的课程改革,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作用,同时,也让部分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才是新课改下的课堂,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旁观者和课后评论员的位置上。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中,我是做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到各小组的合作中,通过亲身的参与,获得各小组的合作的第一手信息,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控,对各小组合作交流中出现的东拉西扯现象,及时进行纠正,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性,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探寻一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独立的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