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
山东省宁阳县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摘要:文章分析了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方法,然后对手足口病人进行皮疹、心肌炎等方面的护理,并对家长和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希望能够为广大家长和医生提供参考,预防手足口病向着重症方向发展,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促使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识别;进展;护理
引言
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其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部分患儿会出现脑炎、神经元性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儿童生命,因此需要及时救治,积极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护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9例,病例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9个月~6岁,其中并发脑炎及脑膜炎4例、心肌炎3例、肺水肿2例。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有并发症,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和早期识别重症患儿、早期治疗、早期护理干预,皆未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均康复出院。出院随访,未发现后遗症。
2早期识别方法
手足口病临床可分为4期,一期为发病期,在这一阶段,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臀部有皮疹、口腔溃疡、发热等;二期的临床主要表现肢体无力、惊厥、抽搐、四肢冰冷、意识模糊等,还有一些脑脊髓炎、脑炎等炎症的症状;三期会出现心血管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失调,临床表现为高血压、糖尿病、四肢冰冷、出汗、心率加快等症状;四期为恢复期。手足口病发病后,出现神经系统累及症状和体征即提示疾病进入第2期,当病程进入第3期即属于高危重症期,病死率较高。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主要根据该病的临床分期和表现,从患儿的神经系统、生命体征、循环系统、敏感性指标等方面进行严密病情观察和评估,及早发现病情危重先兆。手足口病各期各阶段并无明显界线,如未及时有效处理,部分患儿可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心肺衰竭阶段,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防比疾病发展到第3阶段是护理中的重中之重。
3护理方法
3.1病情监测
一,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是手足口患者的基本表现,对生命体征的监测主要包括发热、心率快等内容。患者入院后,要应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相关参数,并做好详细记录,每2~4个小时为患者测量一侧体温,体温持续高于39℃的患者或者采用药物降温后效果明显的患者,要加强警惕,医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二,神经系统监测。精神状态、意识、瞳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颈部抵抗力、肢体活动膝反射等是神经系统重要的监测项目,手足口病具有嗜神经性,病毒在早期即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责任护士严密观察上述监测项目的变化,一旦发现患儿精神状态、意识较前改变,有肢体抖动、恶心、呕吐、膝反射亢进或消失等状况出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3.2高热的护理干预
发热是手足口病患者常见的临场表现,患者发热时间较长,且体温一直降不下来,此时很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并发症。高热可增加脑组织代谢及加重脑缺氧,使脑组织损害进一步加重。本组患儿均有发热,为不规则热型,最高达41.1℃。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儿体温,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能进食的患儿多饮温开水;给予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避免用酒精擦浴;2h测体温1次,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4~6h可重复使用。对于物理及药物降温后体温仍然居高不下者,给予冰毯降温,冰毯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1.0~1.5℃为宜,控制肛温36℃左右。在重症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体温和采取的降温措施,实时观察降温效果,同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3.3神经源性肺水肿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加强各项指标的监测,重视早期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正确的吸痰指征和方法,患儿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呼吸急促或浅慢、血糖升高、血压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在90%以下等情况时,应考虑有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应果断采取措施,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上呼吸机。保持环境安静状态,各项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各种不良刺激对患儿的影响。严格监测和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的输注速度;加强液体管理,积极控制血压,条件许可下,可以给予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
3.4皮疹护理
皮疹是手足口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在出现皮疹的时候,医生应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勿用手抓挠手、足、臀部的皮疹,手足部可套消毒厚棉手套、棉袜予以保护,给予宽松、柔软的棉衣裤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防止摩擦引起皮疹破溃,如发现皮疹有溃烂应及时告诉护理人员,让护理人员处理,及时更换湿尿布,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防止皮疹感染。责任护士应实时观察患儿全身皮肤及皮疹状况,并填写护理记录单。
3.5心肌炎的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暴发性心肌炎,无任何先兆和体征,来势凶猛,可出现心源性休克。连续心电监护,及早识别心律失常,可为早期干预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防止疾病恶化。本组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ST段上移或下移,T波低平,心肌酶谱异常,2例心动过速。观察患儿有无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烦躁不安、乏力、哭闹等明显现象,体温的增高与心率是否成比例,注意心音改变及心电图变化、血氧饱和度,定期查心肌酶谱。护士及家长发现患儿出现上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汇报给医生,医生应立即对此进行处理。同时应严格执行医嘱,使用强心、利尿、镇定剂等药物。准确配置药物浓度,使用微量注射泵,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严格控制给药速度和剂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每2h测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观察用药效果并做好记录,并根据心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剂量,一些患儿需要接受长时间的静脉注射,因此可以使用经脉留置针技术,减轻患儿的痛苦,避免反复穿刺加剧患儿的抵触情绪。
3.6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由于年龄、性格等因素,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缺乏自主控制能力,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因此应积极向患者的家属宣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通过咨询电话、科内设手足口病知识专栏、发放健康知识宣教小手册、定期讲座等方式向患者家属进行宣教,重点讲解疾病治疗、病情观察、护理、消毒隔离、预防等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愈率较高,叮嘱家属勿过分惊慌,发现患儿手、足、口有疱疹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勿道听途说其他的秘方、偏方及迷信说法,以免耽误疾病的治疗,导致病情的恶化。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季多见,在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应尽量避免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结语
总而言之,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因此,家长应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并进行治疗,同时医生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研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防止手足口病进一步加重,为患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蒋丽.手足口病患儿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J].吉林医学,2015,36(13):2901-2902.
[2]翁秀凤,颜兰娣.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193-194.
[3]卢春燕,蓝梅英.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J].华夏医学,2013,26(06):1180-1182.
[4]吴琳琳.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0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