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曾国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无欲则刚曾国翻

杨孝金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一中杨孝金

摘要:“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多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他的低调、内敛、克已这些高尚的人格力量。

关键词:无欲则刚;曾国翻

有“中兴名臣”“洋务运动领袖等美誉的曾国藩纵横官场几十载,凭借的是他的低调、内敛、克己这些高尚的人格力量。

明清京官之苦,时人皆知。当时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而后来的张之洞曾给京官算过账:“计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须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弥补这样大的收支赤字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收受外官的馈赠,二是借贷。外官收入丰厚,为了构建关系网,每次进京,都要给熟悉的京官们送礼,名为“冰敬”炭敬”“别敬”。这笔馈赠,少则数十两,多则数百两。但是曾国藩很少利用手中权力为人办事,所以这种馈送次数很少,于是借倩就成为他经济来源的主要部分。因为人品好,曾国藩借钱比较容易。至道光二十二年年底,曾国藩已累计借银400两。这一时期,他在家书中多次出现“借”“欠”“窘”的字样,艰难形状,跃然纸上。

咸丰二年,曾国藩服孝从戎,创建湘军,从此开始了11年镇压大平军的戎马生涯。晚清军队是腐败最烈的所在。吃空额、扣兵饷、出售兵缺,以及在军营中设赌收费都是军官们最普遍的营私方式。比如李鸿章带淮军几十年,截旷和扣建积累巨大,他把其中一部分银子存在直隶藩库中,作为自己的”小金库”,死后还存有800万两。

但曾国藩的官囊并没有因此而丰富。初出山之时,曾国藩表示:“不要钱,不怕死。”统兵之后,可以支配的金钱虽多,但他为“风示僚属”和“仰答圣主”,把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给了战区灾民,寄回家的钱反而比以前少了。

曾国藩立定主意不多往家寄钱,不仅因为要保持清廉之节,还因为他认定从小经过生活磨炼的人更容易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虽然官至极品,但曾国藩晚年生活仍然保持俭朴习惯。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被提拔,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这是难得的恩遇。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俩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从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边不得不增加两名护卫外,轿前不仅没有引路官,连扶轿的人也省去了,且轿呢也没有换成绿色,仍乘蓝轿。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下人就为他荐举了四名轿夫,要把曾国藩的四人大轿换为八抬大轿。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员准乘四人抬的蓝呢轿,三品以上官员准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俗称八抬大轿。但这并非硬性规定,官员如达到品级而收入不丰者,是量力而行的;若品级达不到却乘高品级的轿子就算违制,一旦被人举报,不仅要受处分,严重的还要被革然职、充军。

其实,曾国藩早就打定主意,他明晓水满则溢、人满则忌的官场道理,对于可摆可不摆的架势、可坐可共不坐的大轿,一律是不摆不坐。虽然,曾国藩因乘蓝呢轿而被下级官员欺侮,但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知道向护轿的官员交代一句:“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国藩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呢。”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多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其中就包括他的低调、内敛、克已这些高尚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