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地震患者在围手术期夜间疼痛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8日~8月25日间收治的47例地震伤员情况,根据伤员登记表,调查伤员性别、年龄、致伤方式、救援地点、救援时间、主诉、初步诊断、现场处置、转运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夜间疼痛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结果收治的47例九寨沟地震伤员中,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已有28例出院,2例转往当地医院治疗,余18例病员病情均有所减轻,无死亡病例。
结论九寨沟地震伤员的临床特点明显。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个体化救治以病员为中心,及早心理干预,以及提高疼痛管理团队协作,是提高非汉语言地震优质护理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地震旅游区护理
2017年8月8日,中国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这也是从2008年至今近十年来四川第三次大级别的地震。作为5?12汶川大地震的主要救援机构,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紧急救援队成员,为发挥经验优势,绵阳市委和市政府成立绵阳市紧急医疗救援队在地震当天即赴九寨沟救援。这次九寨沟地震救援整体上呈现了快速、高效、有序等特征,人员伤亡也是最轻的。
1.1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年龄6~87岁,平均年龄23.25岁,损伤情况骨折伤员34例(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25例),脑外伤8例,胸外伤2例,擦挫伤3例,32例已做完手术,28例已出院,2例已转往当地继续治疗。
1.2方法
1.2.1制定疼痛护理方案
查阅患者病历,与患者本人或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年龄,籍贯,性格,生活习惯,以往疼痛经历,身心状况,手术类型及其预后等个人资料,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疼痛护理方案,并教会患者如何准确主诉疼痛部位及程度,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准确参考。[1]
1.2.2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
建立专用救治通道,设立九寨沟地震专用病房,社会各界爱心组织援助各种生活用品,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温度和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尽量减少噪声污染,保证患者良好睡眠,床单位干净清洁平整,做好患者皮肤护理,尽量让患者感受到舒适,安全,干净,安静。
1.2.3强化疼痛控制技巧
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使紧张的骨骼肌或张力性切口松弛下来,阻断疼痛反应而减轻疲劳和体力消耗,此外,还可教会患者简单的自我放松(叹气,深呼吸,打哈欠,腹式呼吸等)和转移注意力(看电视,听音乐等),[2]并指导家属局部按摩以改善血运。
1.2.4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这次病员地域结构的特殊也决定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此次病员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都有其差异,尤其是受到地震的创伤,失去亲人的痛苦,远离家乡的恐惧。据统计,这次48例患者中,至少有8例病员需要心理干预治疗,尤其是6岁左右的两名患儿,夜间休息差,疼痛及恐惧为主要原因。针对地震患者,除了术前给予完善的术前指导及健康宣教,提前告知术后疼痛注意事项及缓解措施以外,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巡视,注意患者情绪反应,加强沟通交流,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疏解。
1.2.5药物止痛
对于部分严重疼痛而影响睡眠者,若常规疼痛护理措施无效,应酌情考虑药物止痛,使用三阶梯止痛原则(按照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选用不同阶梯的止痛药物。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种类及剂型多,合理使用将使90%以上的中重度疼痛患者免除疼痛。无封顶效应,即无天花板效应。)或采用冷敷,热敷,调制中频电疗,针灸等技术辅助治疗。
1.3效果评价
国际上把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采用数字疼痛评定法与面部表情测量图相结合的方法,在患者入院2小时完成疼痛筛查,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疼痛评分1—3分(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为轻度疼痛患者,每天常规评估2次(10:00、14:00)评分≥4分(不能忍受,要求进行止痛处理,影响睡眠)的中、重度疼痛患者,每日筛查4次(10:00、14:00、18:00、22:00)连续评估≤3分的病员改为常规每天2次评估.
2结果
经过护理,围手术期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护理前相比,护理后轻度疼痛患者显著增多,中重度患者在经过处理后转为轻度疼痛。
3讨论
3.1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夜间疼痛原因及对策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夜间疼痛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生理方面,创伤或术后麻醉有效期过后,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这是客观因素,另一个是心理方面,夜间比白天更为安静,患者也能更多的关注自身,地震的创伤,失去亲人的痛苦,对手术预后情况的忧虑等,患者心理承受力会相对脆弱,因此对疼痛更加敏感,由于生活经历不同,不同的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有差异,这需要我们有区别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利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做好分管病员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及有效沟通,保证减轻每位病员身理及心理的痛苦。
3.2重视疼痛评估,为患者提供及早的个体化的疼痛管理
疼痛往往成为困扰患者术后康复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它不仅可能造成患者生理心理上的痛苦,而且可能继发一系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时患者不敢翻身,坐立,延长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增大了可能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脊柱损伤患者不敢主动咳嗽,肺功能降低,增加了患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胃肠蠕动差,疼痛影响进食,延缓胃肠及膀胱功能的恢复,营养不良影响切口愈合。而老年及儿童患者,或手术次数较多的患者疼痛问题比较特殊,[3]往往最可能成为疼痛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而术后长期的疼痛影响常被忽略,以至于患者康复后仍需忍受疼痛。
3.3完善疼痛管理团队的紧密合作和培训
疼痛管理团队能有效提升疼痛管理效果,提高管理质量,以护士为主导,以医生,麻醉师共同督导的疼痛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疼痛管理的多学科合作,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沟通,强化管理,实施继续教育及相关培训,建立科学高效的疼痛评估体系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徐桃园,骨科患者夜间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21):248
[2]张建平,骨科患者术后夜间痛的对策及临床护理[J].中医正骨,2001,13(2):60-6[3]谭春尼,疼痛规范化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2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