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当前乡村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提升了农民积极性,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生活富裕化
改革开放带动了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但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还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各种家用电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电脑、手机等逐渐进入农村家庭,城市生活方式与意识开始逐渐融入农村,推动农村的"间接城市化"。
(二)产业的多元化
农村改革在保证粮食生产与供应的基础上,开始对农村其他各项产业进行推动,经济作物、林业、渔业、牧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更多农民开始从事手工业、建筑业、乡镇工业与服务业,整体农村产业呈现多样化景象。
(三)就业的城市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了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就业,而城市发展又亟需劳动人口,这就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涌入。农民就业的城市化,也促进了城乡融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乡村空洞化
受我国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并在城市落户,导致农村居住人口极速缩减,有些甚至举家搬出,只剩下"老弱病残",农村空洞化现象严重。
(五)生产科技化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生产的科技化十分重视,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农业良种化等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传统农业向工业化方向转型,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同时,生命科学技术、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进一步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二、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小,缺乏扩展潜力,简单的再生产无法刺激经济增长,加之当前农产品供应充足,使得农业市场形势严峻。同时,生产效率提升导致农村剩余劳动严重过剩,而农民在素质方面相对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这就使农村经济缺少进一步发展的活力。
(二)乡村建设缺少合理的统筹规划
由于我国乡村普遍规模较小,长期以来都是自发式的进行乡村建设与发展,缺少必要的规划与指导,导致乡村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建设项目混乱,各项目之间彼此干扰,环境污染严重,极大的影响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项目建设上存在土地浪费或过于集中现象,给农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乡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地方政府对此缺少必要的重视,导致整体建设水平较低。乡村的路网、电网、用水等建设缺少合理性,建设质量也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要求。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对通信、网络等设施进行建设,导致电话、有线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力度较小,无法跟上时代步伐。
(四)乡村环境问题严重
由于乡村发展中更加重视经济与农业生产的提升,从而忽视了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管理。农业生产建筑、仓库、禽棚畜栏、厕所、垃圾池等与住宅距离较近,导致各种养殖、建筑、生产垃圾与农具、杂物和化工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恶化。
(五)乡村建设规划管理薄弱
近年来,乡村发展中建设管理方面较为薄弱,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乡村交通缺乏管理引发的交通条件恶化;盲目建新房引发的土地浪费;对乡村古建筑和古树木缺少保护措施造成的古村落文化破坏;乡村小学规模过小导致教育成本偏高;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导致乡村规划意识不足,乡村规划工作推进难度大。这些问题都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加强规划管理力度来改善。
三、当前乡村发展规划的新思维
(一)加强乡村规划与管理
要解决目前乡村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的规划与管理,对乡村建设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优化。首先,乡镇一级政府要提高村镇规划管理的意识,成立专门的村镇规划管理机构,吸引乡村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对乡村整体规划建设进行专门的管理,科学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同时加大对村镇规划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规划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其次,要优化村镇建设布局,一方面要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乡村各项事业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加强耕地保护,合理改造和利用空心村;另一方面要根据村镇具体情况合理建设学校、卫生所、殡葬等公共服务项目,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最后,要结合村镇的人口数量与用地规模对村镇规模进行合理设置,增强规划的指导性。
(二)合理规划乡村产业结构与布局,实现县乡产业协同发展
乡村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也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要根据村镇的区域特点、自然条件、人文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同时还要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协调,形成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的合理的乡村产业结构。在产业布局方面,要围绕县域经济目标对乡村产业布局进行优化,既要确保村镇各项产业之间能够产生写作效应,形成循环经济体系,还要以促进整体县域特色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为目的,使村镇产业融入县域整体发展中,从而可以有效利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因此,对于县域园区平台的建设,也要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为目标来进行规划,从而协同推进县域内各村镇的共同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乡村城镇化就是指农村生产元素向城镇聚集,城镇网络体系建设与完善,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最终实现城乡资源共享,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乡村城镇化能够带给农村发展更多动力,通过城乡间的融合缩减彼此之间的差距,提升农村发展潜力。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设施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矗道路交通建设关系到乡村与外界的互动,水网、电网关系到项目生产与村民生活,通信网络关系到市场信息的获取与农村居民素质的提升。因此,政府要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扶持力度,切实的将乡村发展的底子打好,为乡村生产与生活的优化提供保障。
(五)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乡村本土文化与特色历史文化是乡村发展的灵魂,对于增强农村居民凝聚力,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的乡村发展规划中,要充分重视对古村落以及古建筑等的保护,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要求,对乡村经济建设中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继续对乡村文化脉络继续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可以对一些历史文化资源与特色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打造出一批集旅游、休闲和疗养项目来丰富乡村产业形式,促进乡村经济的新的增长。
结语:综上所述,虽然多年来我国乡村发展有了许多新变化,但乡村的变强、变美、变富仍需要我们不断用新的思维去对乡村进行规划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宇.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8.
[2]张卫国,刘效龙,朱琦.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规划实践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4(12):57-63.
[3]郑悦.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