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150300
在教学上,我们所追求的新,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应是有内涵而非形式上的,我更愿接受的是思想认识的不断更新,而不是固化的某种模式。
就语文而言,不同的文本彰显的是不同的风格,承载的是不同的思想和情感,这种灵动的带有生命温度的教学内容,如果仅以一种所谓的新模式去教,最终的结果就是教者与学者的倦怠与痛苦。
甚至,在功利色彩的感染下,会出现以片面追求教学成绩为目的的畸形教学行为。前几年某地出现的“万能作文法”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它强化了外在知识技法的操练,丢弃了内在生命情感的滋养和哺育。现在,那种强化考试,淡化学科特色,把有滋有味的语文肢解成机械僵化的所谓特色训练并不鲜见!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常教常新呢?这可能涉及很多因素,教学的热情、不断地学习、自我的超越……这里我仅就文本研读谈谈个人的认识。
语文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应是艺术;追求的不仅仅是效果,更应是享受教学的过程。整个课堂展现的应是教者与学者的审美品质、思想品质和情感品质,这些皆离不开文本的研读。试想,一位厨师不懂得食材的特色和性质,怎么可能做出美味佳肴。可以说,没有优秀的文本研读,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方法,更何况是以某种模式去套文本的内容进行教学,那时出现的恐怕就不是东施效颦的笑话,而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悲哀了。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文本解读的能力,这话虽有些片面却也不无道理。纵观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在文本解读上有自己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斯林斯基说:“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智力上和精神上的空虚。”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曾说:“就语文教师而言,衡量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是否空虚,检验自己是否具备专业价值的第一标志都是:你是否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面对文本,就教学而言,我们应做些什么?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就二者而言,“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我相信,不同文本解读能力的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是有差异的,那么师生所享受的课堂幸福绝不会相同!
如何确定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1.研读“课程标准”。确立语文教学总体的“育人”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提升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品质”得以实现。还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文本、不同教学内容,“课标”的要求,这是我们确定教学内容的准绳。
2.明确编者意图。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者、学生、文本、编者立体化的交互过程,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明确编者的意图,就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而言,每个主题的单元都有编者的单元解说。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新诗,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这样,通过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就应确定为本单元文本教学的重要内容。
3.知晓文本特质。文本特质,就广义而言该是文体特征,就狭义而言是这一篇有别于其他篇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
著名教师郑桂华说过:“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特的‘这一篇’,教师很难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备课,也难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学生开展大面积阅读训练,形成阅读能力。”
所以针对这独特的一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广大教师要重点思考的内容。如郑桂华老师的经典课例《安塞腰鼓》,教者就是根据“这篇散文的‘背后’没有东西,它所有的一切都在前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都用他的言语表达了出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一特点,确定了“观看录像感受特点——阅读文章,划出能表达这一特点的句子——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句子,它们在句式上有哪些特征”的教学流程。由于郑老师能够抓住文本的特质,确立的教学内容合理。这一课被王荣生教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有“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
4.了解学生诉求。“以学定教”已深入广大教师的心里,教学要全面考虑学生的诉求,那种教师自我炫技式的课堂早已被人所诟病。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学情,对这一教学内容,他们的已知点是什么,未知点是什么,兴趣点是什么。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不会教那些学生已知的或学生通过自学就可知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成为无效的教学。南开大学教授徐江先生对这种“教无物”现象深恶痛绝。
二、教学方法的确定
教什么决定了怎么教,因为内容决定方法。所以说,高品质的语文教学不应遵循固定的教学模式,但绝不是说语文教学就不讲究方法,关键是得法。这里边还存在一个教学创意的问题,余映潮老师提出了“新、简、实、活、雅”的五字标准。可以说,充分研读文本后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一定的美学标准,但最终目的还是有效落实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抓住文本所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
我一直认为,有深入的文本研读,才会有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有了此二者,就会有独特的课堂教学,不必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