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慧挺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血站461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90例现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采集不抗凝外周血液制作血涂片,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形态及血液寄生虫情况,通过对应生化检查与血液学试验实施相关检查。结果所有误诊漏诊患者通过相应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与细胞形态学观察均能够得到较为准确诊断结果。结论患者检测过程中,血细胞分析方法只能够筛选出异常血象者,要予以准确诊断需配合显微镜检查等方法,由此能够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关键词】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显微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244-02
伴随血液细胞分析仪逐渐应用到临床检验中,使得临床检验效率得到明显上升,由此也增加检验准确性。但是,由此也导致血液细胞形态学受到一定忽视,临床中因此而出现的误诊漏诊现象也随之发生[1]。因此,对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只能作为一种筛选方法,若出现可疑患者,则需要实施进镜检[2]。本文选取90例现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对其实施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90例现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4.5±5.2)岁,其中30例患者贫血出现逐渐增重现象,被诊断成双相性贫血,36例有皮肤黄染、贫血症状,被诊断成黄疸,18例发热、呕吐、恶心等,被诊断成结核性脑膜炎,6例头晕、发热、呼吸急促,被诊断成白血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集不抗凝外周血制作血涂片,采取瑞一姬进行染色,通过经验丰富检验操作人员对血液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形态及血液寄生虫等,而应用生化检查与相关血液学进行检查。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组间对比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所选取的30例患者中贫血症状有逐渐增重现象,诊断成双相性贫血症状,确诊10例患者,而有20例患者出现误诊,其出现几率达到66.7%,诊断成冷凝集综合症。有36例患者存在皮肤黄染且有贫血症状,诊断成黄疸症状,确诊12例,而误诊为24例,达到66.8%,诊断结果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18例患者出现发热、呕吐、恶心等情况,诊断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其中确诊患者8例,误诊患者10例,误诊率达到55.6%,经确诊属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者有6例出现头晕、发热、呼吸急促症状,诊断成白血病症状,确诊4例,误诊患者2例,误诊率达到33.3%,经确诊属于流行性出血热症状。
3.讨论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属于血液病基础诊断以及常规性血液学检验中较为基础性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简便性及实用性。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分为两部分,主要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以及骨髓检查。很多疾病均需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而且其质量是否良好具有较为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在血液病效果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作用。对检验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是确保检验方法及条件具有统一性及标准性,当前因为实验室效果检验人员所具有的素质存在差异性,导致检测结果由于人为因素出现一定片面性,给临床诊疗结果造成不利影响[3]。
经研究,对血细胞形态学出现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检验时操作人员不具有较为专业化知识,知识面狭窄,使得漏检率上升,血细胞形态学在检验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大范围,由此需检验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化知识,且临床经验高,但是当检验人员存在知识缺乏、经验匮乏时则会导致诊断检验无法全面实施,容易出现误诊情况。医院在采集血液值得血涂片染色过程中,并不具有较为规范性技术操作指标,技术能力差使得漏诊现象发生,此种情况多出现在基层医院中,国内很多基层医院选取快速染色法,虽然此染色法在操作时简便性高、时间短,可以快速得到检验结果,但是并无良好染色质量,所以细胞结构鉴别时,具有一定缺陷性,出现漏诊情况现。目前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操作简便,准确率高,但是很多检验人员操作时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无法在血液分析仪发生异常时实施核实,使得漏诊误诊情况出现。随着血液分析仪工作量加多,检验人员工作强度增加,有的临床实验室真是应用仪器分类即可完成检验报告,并未跟进要求经血涂片染色镜检进行鉴定,由此发生误诊漏诊情况[4]。
为了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在细胞形态学诊断鉴别中需注意,提高细胞形态学检验所具有的重要性宣传力度,并且大力增加细胞形态学效果高素质技能人员培养;对于细胞形态学相关人员知识水平应加大培养力度,由于细胞形态学在诊断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学科,所以血液病效果临床知识是否掌握具有较为重要意义,一种血液病特别是各类贫血性疾病,在诊断时不只需要根据形态学,还需对此类疾病临床表现达到完全掌握水平,并接过各类相关实验方可以进行明确诊断。设立较为完善规章制度,经检验学会组织专家联合制定更具合理性,科学性血液分析仪细胞复检标准,且认真执行[5]。细胞形态学效果人员需具有资格认证制度,若不符合资格人员,不可从事此类工作。国内、省内可多开展细胞形态学术交流活动及网上会诊,便于增加疑难血液病诊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兴福,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J].临床检验杂志,2010,28(5)396.
[2]刘立峰,血细胞分析仪形态学复检的思考[J].临床检验杂志,2010,28(5)394.
[3]顾光煜.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的若干问题[J].临床检验杂志,2011,29(7)481.
[4]顾国浩,数字化临床实验室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01.
[5]朱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控制[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