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飞毛礼萍(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检验科江苏台州318050)
【摘要】目的联合检测手足口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尿微量蛋白、心肌酶结果变化特征,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的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儿科就诊并住院观察的205例手足口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值、尿液中微量蛋白浓度和血生化检查的心肌酶结果变化。并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结果205例手足口病患儿中26例尿中有微量蛋白;112例血常规检测中的白细胞数计数增高;生化检测中的心肌酶谱中16例AST升高,189例LDH升高,172例HBDB升高,29例CK升高27例CK-MB升高。结论4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者,患儿常合并有心肌损伤,并发肾小管损害,联合检测手足口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尿微量蛋白、心肌酶结果变化特征有利患儿治疗的监测,有利于早期心肌损伤、早期肾脏损伤提供评估依据,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尿微量蛋白LDHCK-MB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1],多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部分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累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病情发展快预后不佳,且近几年有暴发趋势,因此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时抢救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儿科就诊并住院观察的20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值、尿液中微量蛋白浓度和血生化检查的心肌酶结果变化。争取为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心肌损伤、早期肾脏损伤提供评估依据,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数据。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儿科就诊并住院观察的205例手足口病患儿,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EV1)感染诊断指南(2008版)指南》[2],并排除其他心、肝、肾、脑疾病。其中男性患儿117例女性患儿88例,年龄8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2.4±1.6岁。并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男29例,女1例,平均年龄2.3±1.7岁。
1.2检测方法血常规测定仪器为Coulter750,标本为2mlEDTA抗凝血;心肌酶谱项目包括:AST、CK、CK-MB、LDH、HBDB;AST、CK、CK-MB、LDH采用AEROS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本取患者入院次日空腹血清。尿微量蛋白采用入院次日晨尿,仪器为BECKMANCOULTERIMMAGE800,试剂均为仪器配套试剂及质控品。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5例手足口病患儿中26例尿中有微量蛋白;112例血常规检测中的白细胞数计数增高,占54.5%,生化检测中的心肌酶谱中19例AST升高占9.3%,189例LDH升高,占92.2%;172例HBDB升高;29例CK升高37;27例CK-MB升高。对照组白细胞数计数增高5例占2.4%;AST增高3例,1.4%;LDH增高4例;CK增高2例。患儿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与表2。
表1205例患儿组与40例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尿微量蛋白结果比较
注:两组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对比P<0.01。
表2205例患儿组与40例对照组心肌酶谱结果比较
注:两组AST、LDH、HBDHP、CK、CK-MB结果对比P<0.01。
3讨论
手足口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病多见于心不忍岁以下儿童。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了EVTl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累及12万人,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
而心肌炎是重症病例中常见的并发症[3],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总称目前临床上常用血清AST、LDH、CK、HBDH、CK、CK-MB为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相关检测指标。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分子量小,心肌受损3h即在血清中出现,是心肌受损的早期诊断指标,特异性高;本研究也显示205例患儿的心肌酶谱检测中19例AST升高占9.3%,189例LDH升高,占92.2%;172例HBDB升高;29例CK升高37;27例CK-MB升高。各项心肌酶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也显示部分患儿并发肾功能损害,205例手足口病患儿中26例尿中有微量蛋白。年龄小于4岁,持续高热不退患者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本研究中112例血常规检测中的白细胞数计数增高,占54.5%。
本病虽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而心肌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应重视心肌酶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心肌损伤,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4]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早期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治疗[5]。综上所述,在小儿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方面,建议结合临床实际及时联合检测血常规、心肌酶、尿微量蛋白等指标,并综合分析动态观察这些数据的变化,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王晓卫,钟天鹰,岳玉林.12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液和心肌酶谱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11(30):1109-1110.
[2]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断指南(2008版),2008,4:3.
[3]王晓华,刘维婵手足口病暴发性心肌炎4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9.
[4]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2(3):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