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中断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中断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黄晓玲

黄晓玲

(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中断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关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治疗并进行EN支持治疗的食管癌病人320例,分析肠内营养中断的常见原因。结果本组病人肠内营养中断最常见的原因为代谢并发症导致的腹胀、腹泻及恶心呕吐,占到63.2%;其次为导管脱落及堵塞,占到26.3%;出现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及误吸各1次。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中断的主要原因为代谢并发症导致的腹胀、腹泻及呕吐,为此,需要做好肠内营养管理,预防胃肠道并发症,以减少肠内营养中断的发生。

【关键词】肠内营养中断食管癌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047-02

前言

食管癌患者因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障碍,导致病人对各种营养物质摄人减少,并且由于肿瘤负荷患者处于高消耗状态,术前多数食管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行食管癌根治术后,由于剖胸手术创伤大,术后胃肠道正常解剖和功能的改变,加上禁食、应激反应、体液和消化液的丢失等因素均可使营养不良状况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可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合理的营养可以使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对患者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起到支持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修复组织,恢复肌肉的功能,有利于术后脱机与疾病的康复。有研究[1]发现,长期肠外营养(PN)支持后肠黏膜萎缩、肠道形态和功能异常,可损害免疫系统。随着肠黏膜屏障功能与细菌易位学说[2]被提出后,肠内营养(EN)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病人术后尽可能早的给予肠内营养(EN),可维护肠道细菌的生态平衡,维护肠壁结构和细胞功能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易位,缩短病程。适当的EN可维持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维持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正常生长,刺激消化液及胃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肠蠕动,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3]。EN更符合生理要求,可以使内毒素的释放减少,对胃肠道的蠕动起到促进作用,使发生肠粘连的概率减小。还可以增加内脏组织的血液供应,使黏膜缺血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对吻合口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防止了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出现[4],因此,食管癌术后实施EN支持,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对于促进吻合口和切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但在EN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了EN的中断,影响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工作中如何正确地实施EN,并积极防治EN的各种并发症,保证EN支持的连续性,为此,本研究组分析总结了32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中断的常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策略,现总结如下。

研究对象及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治疗并进行EN支持治疗的食管癌病人320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158例,年龄为50-81(平均64.4)岁。经右胸腹部切口行胃食管胸顶吻合患者295例,左颈右胸腹部切口行胃食管颈部吻合患者12例,经左胸切口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患者13例,术后患者均顺利脱机拔管,术后病理提示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

2.方法

320例患者于术前将鼻饲管连同胃肠减压管插至胃内,在术中将鼻饲管放置于距屈氏韧带20cm远端空肠处,并检查保证鼻饲管的通畅。如术中无法将鼻饲管放置指定位置或术中鼻饲管脱出,则行空肠造口术,于术后第1天可适当管饲生理盐水,温度控制于38-42℃,如无不适,开始经鼻饲管或空肠造口管灌注肠内营养混悬液500ml(能全力TPF或康全力TPF-DM),速度为30ml/h,如果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可于第2天增加至1000ml,速度为60ml/h,第3-6天的输入量为1500ml,速度为100ml/h。密切观察患者血糖、电解质等的变化,根据情况调整药物的用量。于术后第7天造影后可行流质饮食,并将营养液的量改为原量的1/2,术后第8天开始行半流质饮食并逐渐停止营养支持。

结果

本组320例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EN)治疗,其中有19例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EN中断,占到病人总数的5.93%。其中1例消化道出血,3例因导管脱落,2例因导管堵塞而终止EN。剩余13例经过适当护理及干预后,均顺利恢复EN支持治疗。见表1。

表1食管癌术后EN中断原因分析

原因N(%)

腹胀、腹泻8(42.1)

恶心、呕吐4(21.1)

消化道出血1(5.3)

导管脱落3(15.8)

导管堵塞2(10.5)

误吸1(5.3)

讨论

由于食管癌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创伤、手术后肠运动减弱,黏膜水肿,不同患者对EN的耐受性不同,可能出现多种胃肠道、代谢等并发症[5],以及营养导管等脱落、堵塞等机械性原因,导致了EN的中断,影响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胃肠性原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

本组8例患者在EN过程中发生腹胀腹泻,1例患者腹胀严重,即停鼻饲予胃肠减压引出大量气体,经胃管注入美兰,气管内吸出兰色物,后经胃镜证实存在气管食管瘘,由于食道糜烂引起,后来将气管插管插入深度增加,盖过瘘口,气囊注气检查,胃管内无气体排出后继续鼻饲。患者进行EN时,要注意营养液温度的恒定,可采用输液加温装置,给予恒温加热,调整速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腹泻一般发生在肠对水份吸收障碍的情况下,营养液的温度、浓度、渗透压的变化,也会引起肠道的功能障碍,或者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导致腹泻。在腹泻严重时,暂停肠内营养,完善大便培养等检查,给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如思密达,口服抗霉菌药物,同时监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腹泻缓解后,再重新按操作常规启用,剂量、速度逐渐增加。本组8例患者EN后发生严重腹泻,均暂停EN,经适当护理干预后,均恢复肠内营养。

本组患者有4例发生恶心呕吐,考虑与胃潴留相关,护士需每4h评估胃潴留的情况,回抽胃内容物>100ml,应暂停鼻饲观察,或报告医生给予促胃动力型药物如吗叮啉、莫沙比利悬液,促进胃的排空,本组患者均使用鼻肠管行EN支持,在术中放置空肠或行空肠造瘘,大大减少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另外,经鼻插入鼻饲管,对患者会咽部产生刺激,也同样会引起恶心呕吐,护士在工作中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情绪变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焦虑情绪,建立通畅的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护理操作应轻柔。

2.机械性原因:喂养管脱落或堵塞

在EN时,应妥善固定喂养管,记录管腔的长度,防止滑脱移动、盘绕扭曲,对躁动患者必要时可给予约束,以防止人为的拔除。本组患者发生3例喂养管脱落,病人自行拔管2例,恶心、咳嗽时脱出1例。3例患者导管脱出后无法再次插管,故改用PN支持。护士在工作中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情绪变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建立通畅的语言与非语言交流,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护理操作轻柔。行EN时病人取半卧位,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两上肢,同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营养液持续输注时,喂养管每4~6h可给予温开水冲管以防阻塞,鼻饲前后均应用温开水冲管。另外,使用能全力的患者在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沉淀现象可再次摇匀,以防沉淀物堵管。使用肠内营养泵以稳定、匀速输人稳定浓度的营养液,可大大减少营养管发生堵塞的机率。鼻饲给予药物的时候,药品应研碎成粉末状,以防颗粒过大堵管。出现导管阻塞时,可先用20ml温水行“加压冲洗”和“负压抽洗”交替进行的方法,同时用手反复捏挤体外部分管道,并调整病人体位。可用30ml温水冲管或用60ml注射器回抽,不能疏通时可用含胰酶的碱性溶液冲洗、抽吸,以利于凝块的松脱。本组患者2例发生导管堵塞,均因鼻饲药物引起,行温水冲洗和回抽后导管仍无法畅通,故拔除营养管,改用PN支持,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及延长了住院时间。

3.感染性原因:返流、误吸(吸入性肺炎)

对于发生误吸者应立即停用EN,立即吸出气管内的液体或食物颗粒,并尽量吸尽胃内容物,改行肠外营养(PN),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因喂养管移位引起,应重新置管。防止一次大量注入营养液,使胃排空延迟,胃内储留过多而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对于存在明显返流的患者,除常规在给予肠内营养时采取半卧位,加用胃动力药外,选择空肠喂养可明显减少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因胃潴留引起营养液返流,导致误吸,护理上应注意鼻饲后禁止翻身、叩背等动作,抬高床头30度或半卧位,有研究发现[6],采取不同的床头角度,头部抬高<30。,比30。-35。发生呛咳显著增高,因此,头高30。-35。是安全顺利鼻饲的体位,有助于防止误吸。对昏迷或吞咽反应差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每次鼻饲前检查胃内食物消化情况,当胃内容物>100ml,应停止EN。本组患者均使用鼻肠管行EN支持,在术中放置空肠或行空肠造瘘,使营养液直接缓慢进入空肠,而不在胃内潴留,减少了误吸的发生率。本组患者1例因发生误吸而停止EN,经有效处理后第二天患者恢复EN支持。

4.消化道出血

本组1例患者术后第5天开始排便,初为咖啡色样稀便,继而转为柏油样便伴腹泻,每日5-6次,大便潜血试验强阳性,涂片检查见霉菌,血常规示血红蛋白由术后早期的100g/L降至64g/L,吞钡检查示吻合口愈合良好。结合患者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考虑消化道出血并真菌感染,改用万古霉素、泰能抗感染,奥美拉唑抑酸,并输血,停用EN,改行PN支持,经适当干预后患者术后第10天大便恢复正常,持续PN支持。在EN过程中,护理上应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征象,判断出血量,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小结

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安全、有效等优点,作为一种食管癌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法,在使用EN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由慢到快的原则。早期实施EN并加强临床护理工作,防止各种EN并发症及EN中断,可更有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使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使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手术效果得到了保障,缩短住院时间,使EN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BozzettiF,GavazziC,MiceliR,etal.Perioperativetotalparenteralnutritioninmalnourished,gastrointestinalcancerpatients:arandomized,clinicaltrial[J].ParenterEnteralNutr,2000,24(1):7-14.

[2]王浩,吴国豪,周昭彦,等.不同营养方式对肠道缺血—再灌注大鼠肠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1):31-35.

[3]李宁.肠道营养重要性的再认识及其临床作用[J].临床外科杂志,1998,2(6):62.

[4]伍剑斌,曾兵,柳霞.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09,40(5):8-11.

[5]陆德琳.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11):988.

[6]严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体位的探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