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合实现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3

法治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合实现机制研究

李雁楠曹哲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城市融入社会融合

1相关概念界定

1.1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建设的一支庞大劳动队伍。农民工,“农民”是身份,“工人”是职业,其户籍仍在农村,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打工、亦工亦农;有的长时期在城市就业,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和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农民工逐渐分化为“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1]新生代农民工是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成长于80、90年代,基本上于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年农民工。

与第一代农民工群体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明显特征。第一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普遍较轻,未婚人口比例较大;第二是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水平高;第三是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务农常识和经验;第四是外出动机发生变化,第一代农民工主要为赚钱补贴家用,而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改变生活状况、追求城市现代化生活方式。他们与城市的心理距离相对缩小,融入城市成为其主要的工作和生活目标之一。

1.2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法》中职业学校教育指的是以职业为导向,以学校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使之获得从事某种职业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指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的一种手段,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种准备;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

本文中职业教育指使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及态度,和获取现代公民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教育,它更侧重于实际生产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提高。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核心内容:①提升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②向农民工普及城市生活常识和法制观念,帮助其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引导其对城市文明和生活的认同感及责任感,促进其更好的适应和融入城市社会生活。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有效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能够普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推进其融入城市生活。另外,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协调发展方面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我国加快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需要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民工终身教育体系,对转移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展开系统、开放、全面的终身教育,加快推动其向产业工人和市民转变。

1.3社会融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城市转移与城市融合。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农民工在身份与观念、价值方面的转换,是农民工从农村向城市、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不仅包括经济、社会等客观方面,还包括关键的文化心理层面的融入城市。经济层面的适应是立足城市的基础;社会层面是城市生活的进一步要求,反映的是融入城市生活的宽度和广度;文化和心理层面的融入反映参与城市社会生活的深度。只有心理和文化的适应,才说明完全融入城市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具有重大意义。①有利于加速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及城市化和非农化的协调是实现-国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②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维护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是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前提。而劳动力作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只有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高效率配置。农民工与城市社会融合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使国民经济发展获得持续稳定增长。再次,可以扩大内需,并消除农民工群体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

2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合状况

2.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困境。当前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迫在眉睫。国务院《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提及农民工总体素质比较低,66%农民工是初中文化程度,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教育或职业培训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占0.13%,而完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高达76.4%。而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仅占53.7%,没有签订的达到30.62%,甚至有15.68%的农民工竟然不知道劳动合同是什么。由于总体素质偏低,农民工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现行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在内容、经费、实施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在培训机会上不均等,且并没有根据农民工的年龄、文化程度、技能和求职愿望制定分类培训,培训和就业脱钩;国家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监管不力;目前的教育培训制度还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很多培训机构在专业设置上不符合市场需求。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2.2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其自身和整个社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终出路只能是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程度还较低。

经济生活及政治参与现状: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居住条件非常简陋;在职业分布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是一线产业工人,劳动条件差、时间长、强度大;而其收入水平低、工资增长缓慢,克扣、拖欠工资情况仍然存在;新生代农民工总体消费水平比较低下、消费方式较单一。也不能很好的通过政治参与以表达自身主张、维护自身权益,存在经济生活低质化、政治参与边缘化问题;文化娱乐与社会交往现状:文化娱乐生活是判断新生代农民工是否真正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虽然他们对丰富的文娱生活有着强烈的追求与渴望,但由于其劳动强度大、时间长,而鲜有时间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因收入低而缺乏支撑文化娱乐消费的经济能力。且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交往还存在隔离现象。总之,新生代农民工离真正的融入城市社会生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3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及其与社会融合的关系。一般而言,文化教育素质和技能水平等更高的农民工对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拥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对能力。他们进城后一方面容易获得较多就业机会和相对稳定的职业、收入;另一方面又容易培育市民观念,承担市民义务,能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是其成功融入城市的关键,其文化水平虽比传统农民工有显著提高,但其绝对文化与技能水平仍然较低,与现代非农行业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职业教育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当务之急是发展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地提升其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其顺利融入城市社会打好文化素质和技能基础。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需要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民工教育体系,对转移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展开系统、全面的终身教育,加快推动其向产业工人和市民转变。

3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及其与社会融合的对策建议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都经历了发展与改革的过程,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在农民工职业教育制度方面实现自身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吸取国外的宝贵经验。

3.1进一步加快制定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相关的政策和相关法律。国家不能仅仅只是重视农民工的进一步教育问题,更应在此基础之上,在完善教育环境的基础上加快立法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可以良性发展的教育环境。进一步加快农民工受教育权利方面的法制建设,加快立法,为其享有受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在我国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进一歩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条文。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韩国在《农村振兴法》中明确指出,对农民实施教育培训是具有教育培训资质的教育、科研和培训机构。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全国统一的统筹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专门部门。另外,各地市及各有关部门则需根据当地有关需要,因地制宜,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支持和保障农民工享有受职业教育培训。在法律实施中怎么被执行,则仍有赖于当地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作用。

3.2构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多元化投入的管理机制。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状况来说,构建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承担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当务之急。政府要承担起建设机制的主导作用,建立全国统一的统筹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专门部门机构,加大宣传力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办等各部门要充分行使其职责,负责相关政策制定、资金扶持以及农民工的组织动员等,切实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通过激励扶持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可以按照多方投资、互补共赢原则,建立不同级别的财政补助及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培训经费投入机制。

此外,还可以由用人单位牵头组织培训,并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者提供包括食宿在内的生活便利,这样也能够使农民工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岗位。当然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把民办培训学校及用人单位培训统一纳入专门机构管理,做到统一组织领导、制定实施培训计划、管理培训经费,从而增强农民工的就业本领,拓宽其就业渠道。如福建武夷山市通过探索,形成了长效的农民教育和转移培训机制。他们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提供户籍登记、转移就业教育培训、房屋中介、法律维权、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以及管理档案与子女就学等“一条龙”服务。乡镇也成立了转移服务站,各村也配备了转移信息联络员。市里每年还给予乡镇服务站经费补贴。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获得技术等级证书,市财政则每人补助150元。[2]

对于农民工的培训必须有目的、全面系统地展开,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深入培训内容及方式的针对性,对农民工进行分类分层次培养。另外,应在农民工群体中广泛开展专业技术考试宣传,使其了解我国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正在向纵深推进,进一步认识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利用一切机会参加政府、企业和其他单位组织的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制定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提升规划,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

3.3推动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实现城乡教育培训制度的一体化。通过改革教育培训制度,逐步推进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实现城乡教育培训制度一体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其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各地应进一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以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及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为目的,新生代农民工户籍所在地政府、打工城市政府及用人单位企业,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发展规划,增加其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和机会,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民工终身教育体系,对转移就业的新生代展开系统、开放、全面的终身教育,大力推进农民工的知识结构升级和技能水平提升,增强其对城市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平等就业和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概念

2福建武夷山市委报道组.农民转移培训形成长效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1):31-33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