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毕镜铭刘学贵潘其波

毕镜铭刘学贵潘其波(佛山南海狮山华立医院528000)

【摘要】目的报道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的临床解剖与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与效血管网,并与指背侧动脉终末支相交通成网。皮瓣一般设计在手指中节背侧,两侧中线之间。蒂部保留宽约0.3cm筋膜蒂,转移覆盖指端缺损创面。结果19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轻度肿胀,予拆线处理。结论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是一种安全、稳定、简单的修复指端缺损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端缺损动脉皮支指固有动脉皮支皮瓣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300-02

手部指端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损伤,为保存指体的长度及功能,必须用皮瓣覆盖修复。现指端缺损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邻指皮瓣及筋膜蒂皮瓣修复等多种方法,各有优缺点。2006年至今,我们开展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9例20指,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19例20指,男16例,女3例;年龄18~45岁,平均28岁。拇指4例,示指7例,中指5例,环指4例。均为急诊手术。面积为1.0cm×1.0cm~1.0cm×1.8cm。

二、手术方法

1.处理:清创术后,指骨保留甲床能覆盖的长度。于指端缺损伤口大小做布样。

2.皮瓣设计与切取:皮瓣一般设计在中节指背侧(图1),皮瓣供区在手指两侧中线之间,按指动脉背侧皮支穿出点与伤口的关系选择修复皮瓣的范围及支配的皮支血管,设计面积按皮肤缺损面积放大约20%,以皮支穿出点为旋转轴点,皮瓣轴线与指骨中轴线垂直,切开皮肤至腱膜浅面,蒂部在血管周缘保留宽约0.3cm筋膜蒂,转移覆盖指端缺损创面。皮瓣供区保留腱膜,植皮覆盖。如选择手指中节近端皮支(图2),可根据需要切断指动脉增加蒂部长度;如选择远端皮支,可做局部转移,不需切断指动脉。

图1皮瓣设计

图2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图片引用《手外科解剖学图鉴》丁自海王增涛主编

图3病例一术前情况

图456病例一术后三个月情况

图789病例二术后三个月情况

结果

皮瓣术后效果:皮瓣术后色红润,皮温正常,毛细血管反应正常,皮瓣薄,肿胀轻,皮瓣未出现部分坏死,均全部成活,愈后皮瓣色素沉着轻,质地软。19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出现轻度肿胀,予拆线处理后成活。皮瓣术后无明显肿胀,皮瓣供区植皮均成活。术后1~3个月复诊皮瓣外观良好,弹性好,无明显色素沉着,耐磨性好。

讨论

㈠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指动脉背侧动脉皮支主要有2条,且两侧对称,其皮支动脉终末支在指背侧形成毛细血管网并与指背侧动脉终末支相交通。其皮支穿出点基本稳定,但发现有几种类型:①直接由指动脉发出单纯的皮支血管。②指动脉皮支与骨膜支或交通支、骨滋养动脉、关节支共干发出。③指固有动脉在近节分成两条平行指固有动脉,一条营养指腹皮肤及末节指体,一条营养指背皮肤、中节指骨、骨膜、远指间关节。

㈡皮瓣成活原理:皮瓣供血由指动脉背侧皮支供血,经毛细血管网至全皮瓣。静脉回流由其伴行静脉回流及经筋膜蒂回流。

㈢皮瓣肿胀的原因:皮瓣肿胀考虑为蒂部受压,伴行静脉回流受阻,拆线解除压迫后静脉回流改善,皮瓣肿胀消退。

㈣皮瓣的优缺点:我们常规开展筋膜蒂皮瓣、邻指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比较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的优点主要有:①皮瓣术后效果跟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邻指皮瓣效果相似,比筋膜蒂皮瓣效果好,尤其在修复单纯的甲床或末节指体单侧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②在分离指固有神经时简单。③指背侧皮肤于指体相近,皮瓣薄、且耐磨、无色素沉着。④术后肿胀轻,消肿快,护理简单;指背侧皮支恒定,供血可靠。缺点是:指动脉背侧皮支细小,分离蒂部时需特别小心。

参考文献

[1]邵汝谊,卢焕兴,章银灿.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在拇指指端缺损中的应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393-394.

[2]张世民,侯春林,顾玉东.我国学者对外科皮瓣发展的贡献及几点思考.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6-7.

[3]庞水发,于国中,等.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临床分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104-106.

[4]胡鸿泰.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皮瓣.中华手外科杂志,2003,19:31.

[5]熊建义,王大平,肖建德.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