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牡蛎肉的炮制研究

刘雄严长宏贾庆华张海霞高升沈霞

刘雄严长宏贾庆华张海霞高升沈霞(包头市中心医院中医二科014040)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398-01

牡蛎软体(又名牡蛎肉、蛎黄)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的肉[1]。牡蛎软体中含有丰富的糖原、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滋阴养血功能[2]。《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甘,温,无毒。煮食,治虚损,调中,解丹毒,妇人血气……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现代中医临床中使用牡蛎均为牡蛎壳成分。临床中牡蛎肉因肉鲜嫩,不利于远程运输,且容易变质,古代、近代中医界、民族医药界对其研究不够深入,又受其它条件限制,故一直对牡蛎肉未成为常规使用药物,实为可惜!随着国际国内对牡蛎肉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其独特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今养殖、制药、交通如此发达,牡蛎肉成为中医界、民族医药界常规使用药物,势在必行。今将牡蛎肉的炮制研究汇报如下(本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策略)。

1材料

2009年10月份新鲜活牡蛎(由包头市东河区水产门市提供)500个,不锈钢盆2个,格兰仕控温控时电热烧烤箱1台,螺丝刀2把,磨砂广口瓶10个。检验仪器由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2方法

2.1入选标准:选择正规水产门市出售新鲜活牡蛎500个。除外标准:死亡牡蛎、腐败牡蛎。

2.2炮制方法:采用中药炮制法中的水火共制法,先煮后烘的办法。具体方法:选用新鲜牡蛎500个,打开牡蛎壳将牡蛎肉取出,放置在不锈钢盆中,采用电热烧烤箱将新鲜牡蛎肉分批干燥,水浸时(因牡蛎肉本身水分含量大)170℃-230℃加温,无水浸时100℃-110℃加温直至干燥,贮存于磨砂广口瓶中,备检。

2.3检验观察:使用炮制好的牡蛎肉干品,主要观察有关GB10144—2005《动物性水产干制品卫生标准》的要求是否达标。亦即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是否达标。

3结果

炮制好的牡蛎肉干品为褐色,气味腥味,质硬。干品150克送检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检验,所检测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均符合GB10144—2005《动物性水产干制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具体见下表

4讨论

炮制牡蛎肉应达到下列3点基本要求:第一,保证避免污染引发细菌性中毒。购置运输时要求鲜活牡蛎并加冰块,以保持温度4-10℃以下或更低温度;[3]运输来要及时炮制,不准延误,以免放置过久细菌大量繁殖;加工炮制时发现死亡牡蛎要去除,死品容易有细菌大量繁殖情况;一批同时炮制,避免生品、炮制好干品因炮制人员同时操作引起交叉污染;严格按照卫生学要求操作。第二,加热炮制尽量避免损失药物的有效成分。先期170℃-230℃加温,因牡蛎肉含水分很大,实际上是水煮,牡蛎肉的温度是100℃,水少时调至100℃-110℃,直到彻底干燥。从始至终牡蛎肉的温度不是高温,避免损失药物的有效成分。炮制机理符合本草学记载,《本草纲目》记载煮食、炙食两种。第三,炮制好的牡蛎肉干品能较长时间储存。将干品牡蛎肉放置在磨砂口瓶中保存(本实验)。

本实验研究为牡蛎肉的大批炮制提供了依据,为中医、民族医的临床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75.

[2]林钧明,邱珊.牡蛎肉中牛磺酸的研究近况[J].中国海洋药物,1994,(4):23.

[3]田明胜,郑雷军,彭少杰,等.2000-2007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资料分析及对策,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9,97(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