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梅(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476000)
【摘要】本文运用临床观察和实例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了护士在工作环境中所遭受的各种职业性危害,诸如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生理心理及社会危害等等,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减少或消除护士身心健康受摧残的防护性措施,诸如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心过度劳累等等,强化了职业安全教育。这样做,既能够增强护士对职业性危害因素的防护意识,又能够调动和提高她们工作的积极性与效率性,同时,也能够使大家认识到确保护士职业安全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士职业性危害防护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014-02
一、护士和职业性危害的界定
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护士,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群体,她们长期置身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时刻面临着职业性危害的风险,比一般的职业任重且道远。限于被考察的对象和场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我们首先对其做一下概念厘定,以便使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类与众不同的人群。
1.1护士
所谓的护士是国务院《护士条例》中所规定,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护士常常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的久站前屈,饮食没有规律性,经常接触化学药物,吸入浓度较高的被污染了的有毒气体,与病人的血液、尿液、体液频繁地直接接触,使得她们成为了一类备受关注的高危群体。
1.2职业性危害
职业性危害指的是职业病危害,即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护士职业性危害,不言而喻,指的是,护士其身心因为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所导致的损伤而造成的危害。比方说化学药品,医学器械,病菌感染等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利于医护工作者的生理心理的因素。
二、物理因素
医院作为为病人提供治疗以及手术的重要场所,有其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特定的无菌操作规范,它以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药物为载体,以先进的医疗手段为支撑,护士的工作,就是与各种器械、药物打交道的工作,而长期与之打交道的护理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噪音污染、射线辐射、器械损伤的危害。
2.1噪音污染
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而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音,当噪音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音污染,它可造成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而手术室中的中心供气装置、各种腔镜、器械等难免发出各种声响,在此环境下长期工作,难免产生听觉的疲劳,造成工作人员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让人产生烦躁情绪,而手术室是一个严谨的工作场所,无论是器械护士还是巡回护士的工作要求都是极其精细而严格的,容不得出现一点差错,噪音的干扰必定会使手术室护士分心,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影响身体的健康。
2.2射线辐射危害
射线是由各种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具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或光子束流,如γ射线、X射线、α射线、β射线等,而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射线称为医疗射线,常用医疗射线有γ射线和x射线。而辐射是指热、光、声、电磁波等物质像四周传播的一种状态。射线辐射危害主要是指各种辐射的传播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实践证明,在辐射源集中地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容易让人产生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体虚乏力、免疫力下降等。医院中各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器械、设备会放出的辐射,在给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无时无刻对在工作中的护士产生影响,长期接触,便会产生各种危害。
2.3器械危害
医院是为病人提供治疗以及手术的重要场所,而进行治疗和手术必须依赖各种医疗器械、设备,护士大部分工作都是与这些器械、设备打交道,使用前要准备,使用过程中要操作、传递,使用后需整理、归类,其中不乏各种利弊。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主要的工作对象是患有各种病痛需要进行治疗的病人,其中包括各种患感染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等各种含有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物质,如果防护不当,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如接触患者的血液,可能造成AIDS、HBV的感染;接触恶性肿瘤的病人,可能造成肿瘤的种植等。
2.4心理因素
医院是为病人提供手术以及治疗的重要场所,护士承担着协助医生实施治疗,解除患者病痛的职责,具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她们面对的是罹患各种疾病的病人,肩负着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即所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她们的工作必须严谨、高度注意、不容马虎。医护工作除了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同时也是一项艰辛的体力劳动,护士除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外,还要承担体力上的考验。护士经常缺少足够的休息,而夜班的护士更是缺乏足够的睡眠,在这样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下,她们身心俱疲,体质下降的同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焦虑等。
2.5社会因素
护士是被公认的“白衣天使”,这是对他们的赞美,然而也体现了社会对她们的期望。护士不是普通的职业,她们肩负着挽救病人健康、拯救病人生命的职责,这是社会赋予她们的使命,这意味着她们的工作必须严谨、不容马虎。在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她们还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来自工资待遇上的压力、工作时间上的压力、工作强度的压力以及来自不良医患关系的压力等。这些压力的长期存在,导致她们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因而也构成了她们职业性危害的组成部分。
三、护士危害的防护性措施
医院是为病人提供治疗以及手术的重要场所,护士承担着协助医生实施治疗解除患者病痛的职责,具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然而她们却长期遭受着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带来的危害,这些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医疗工作的质量,因而,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以解决护士的困境。
3.1物理因素的防护
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各样的物理损伤,如噪音污染、射线辐射、器械损伤的危害等,要保持护士的身心健康,保证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杜绝或减少各种物理因素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首先,对噪音的防护。要加强护士对噪音的防护,我们必须提高她们的噪音危害意识,让她们认识到噪音就是影响她们身心健康、影响她们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让她们自觉地避免噪音的干扰;医院方面,医院应自觉淘汰各种陈旧的设备,不用噪音干扰太强的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等。
其次,对射线辐射的防护。射线照射应安排在特定的房间进行,如手术中需要使用射线时,应上台前穿好防护衣,并用铅屏风遮挡,并避免长时间的接触射线,配戴激光防护眼镜等。对于怀孕的护士,应禁止与射线接触。
再次,对器械损伤的防护。要防止器械损伤,护士需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自觉遵守操作规程,重视基本功训练,做到使用时井然有序,正确处理针头、刀片等锐器。一旦发生器械损伤,应立即从伤口近端至远心端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用碘伏消毒后包扎,防止医源性感染。
3.2化学因素的防护
护士在工作中难免接触各种化学药物,因而不可避免地遭受各种化学损伤。医院中的化学损伤主要包括消毒剂、麻醉废气及电动工具异味等带来的损伤。我们需采取积极的措施,杜绝或减少各种化学损伤,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首先,对消毒剂的防护。操作间是一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场所,对操作间的空气消毒、对病人手术区域的消毒以及护士操作前的洗手,都需要接触到各种消毒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可避免地对她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护士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好防护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防止吸入呼吸道等,并保证操作间空气的流通。
其次,对电动工具异味的防护。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外科设备在手术中得以广泛使用,而在使用过程中却不可避免长生各种异味,长期吸入,势必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要加强对电动工具异味的防护,必须在手术过程中用吸引器及时吸除产生的烟雾,加强规范管理,安装排风扇,保证对手术室定时通风换气。
3.3生物因素的防护
护士主要的工作对象是患有各种病痛需要治疗的病人,其中包括各种患感染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因而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生物因素的危害。要加强生物因素的防护,避免医源性感染,除医院要做好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外,护士需从以下方面加强防范:第一,加强自身防范意识,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第二,操作前应先了解病人病史,对患有感性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提前做好防护措施;第三;在操作过程中不慎损伤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注射相应抗体和药物,并进行追踪观察。
3.4心理因素的防护
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使护士面临着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护士要保持自己的工作热情,保证自己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学会加强心理防护。首先,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属性。从事护理工作是社会赋予的光荣使命,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不抱怨,不气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在工作中增强自己的职业效能感,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要采取适当的调试方式,学会放松,学会自我疏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再次,要加强体育锻炼。医护工作不仅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而且也是一项艰辛的体力劳动,这就要求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后盾,才能保证她们精神饱满地进行工作。
3.5社会因素的防护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肩负着挽救病人健康、拯救病人生命的职责,这是社会赋予她们的使命,因而也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加上工作强度大,使得护士的身心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要加强护士职业性危害社会因素的防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改革医疗体制,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为她们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尊重她们的劳动。第二,建立宽松的医患关系。社会应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性质,对她们的处境抱一种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对她们的工作抱一种接受和肯定的态度,给她们鼓励和支持,让她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四、结束语
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远远不止上面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医疗器械与医疗仪器的投入使用,更多的潜在危险性问题还会接连不断的暴露在临床实践中,完全杜绝隐患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改变部分医院对医护人员客观大量存在的职业性危害认识不足的现状,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加强日常监督和检测防护意识,做好职业性危害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竭力消除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营造宽松和谐、良好舒适、洁净无污染的工作环境,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淑华.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0,第7期:1675.
[2]刘东,田世军.呼吸科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2.
[3]芦桂芝,崔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57.
[4]胡建华,余秉东.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J].护理探索,2010,8月第四卷第八期:62.
[5]黄月娥,何丽萍.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及防护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