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俭松(山东省临沭县中医医院山东临沭276700)
胃癌指发源于胃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及包块、呕吐、黑便、消瘦等为主症。古以“胃脘痛”、“伏梁”、“反胃”、“心积”等名代表之,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言“朝食暮吐,暮时朝吐,宿食不化,名曰反胃,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后代医家多从之,以“反胃”、“翻胃”论治。胃癌的发生多以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七情所伤而致。饮食内伤,包括过食生冷、饮食无律,常进食熏制、腌制、炸烤及霉变食品,饮酒无度等;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痰湿内生,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聚而成形,发为本病。情志失调,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气机不畅,血行淤滞,水湿不化,湿聚成痰,痰瘀互结,发为本病。故胃癌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以脾胃为主,涉及肝、肾,总以食积、气结、热蕴、痰凝、血瘀、脏虚为患。
1临床表现
1.1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逐渐出现类似胃炎或胃溃疡症状,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隐痛。少数病人可见呕血、黑便、贫血、食管或幽门梗阻以及胃穿孔等。
1.2体征大多数患者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有上腹部轻压痛或上腹部触及包块。晚期左侧锁骨上可出现肿大淋巴结,可出现腹水。
2特殊检查
2.1影像学①X线钡餐: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在检查胃肠道黏膜的微细病变,明显优于传统的单对比造影。②CT、MRI:可显示胃癌累及胃壁向腔内和腔外生长的范围,邻近的解剖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女性应作盆腔B超或CT,警惕来源于胃的krukenbery瘤的可能。③PET:手术前的分期更准确的一种方法。
2.2胃镜是最重要的检查及诊断手段,常用纤维胃镜及电子胃镜检查,并对可疑部位取活检,诊断率达85℅。近年兴起的超声内镜能准确的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估测邻近脏器的浸润范围及发现周围肿大的淋巴结。
2.3腹腔镜腹腔镜检查明确分期,它能明确有无腹膜转移、有无肝脏转移,为治疗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
2.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CEA、CA12-5等。
3诊断分期
参照国际化的胃癌TNM分期标准系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六型。
3.1肝胃不和型
主症: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肋,心烦易怒,气郁不畅,胸胁痛重,善太息,嗳气陈腐,气逆不降,大便粘而不爽,苔白或黄,舌质红,脉弦细。
治法:舒肝和胃,理气降逆。
方药: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常选用柴胡、枳实、青皮、香附、木香、降香、旋覆花、厚扑、砂仁、元胡等。
3.2脾胃虚寒症
主症:胃脘隐痛,绵绵不断,喜按喜温,时出清水,食热则舒,食凉则痛,食久复出,或朝食暮吐,或暮时朝吐,面色白而无华,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泄,苔薄舌淡胖,脉沉缓或细弱。
疗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用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黄芪、白芍、桂枝等。
3.3胃热伤阴型
主症:胃脘灼热,口干咽燥,纳差喜凉,胃脘嘈杂,痞满吞酸,食后痛剧,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或无苔,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或养阴清热。
方药:以麦门冬汤加减。药用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石斛、玉竹、大枣、竹叶、石膏等。
3.4气滞血瘀型
主症:胃脘刺痛,痛处不移,心内痞块,呕吐血水,肌肤甲错,大便乌黑,上腹触及肿物,固定不移,坚硬如石,舌暗紫有瘀斑,脉沉涩或弦滑。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药:以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汤为主。药用蒲黄、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药、乌药、延胡索、炙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等。
3.5脾虚痰湿型
主症:胸膈满闷,呕吐痰涎,进食发噎,痰核累累,疲乏无力,腹胀便溏,小便清而频,面黄浮肿,苔滑腻,舌淡有齿痕,脉细滑或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化痰散结。
方药:湿在中焦,以开郁二陈汤为主。常用瓜蒌、生牡蛎、姜半夏、白花蛇舌草、皂角刺、夏枯草、象贝母、海藻、昆布、南星、海浮石、山慈菇等,同时配用健脾补气之品,以运化痰湿。
3.6气血双亏型
主症:心悸气短,头昏目眩,疲乏无力,虚烦不眠,自汗盗汗,胃胀纳呆,面色晄白,消瘦贫血,苔少舌淡而胖,脉沉细无力,重取则无。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以十全大补汤为主。药用党参、肉桂、炙黄芪、炒白术、酒白芍、茯苓、当归、熟地、川芎、炙甘草等。
4关于胃癌中医治则
4.1早期胃癌以攻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以补为主,是较为公认的治则。治胃癌健脾和胃应贯穿始终。健脾和胃是胃癌治疗的总的原则,这是绝大多数医家的观点。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病变,功能受损,运化失职,精微不化,气血不充,正气愈虚,正虚则邪进,病情加重。故健脾和胃为治胃癌之首。
4.2理气为本的治疗原则。
4.3消食导滞。胃主受纳,主腐熟、消导,消导药虽为佐药,但可起到治疗作用。
4.4胃癌治疗以缓图之。用药宜平和,用“方”宜平和,如用药太过,反伤脾胃。
4.5软坚散结的治疗大法。
中医中药治疗胃癌可减轻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有以下特点: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对抗放、化疗副作用,提高白细胞、血小板,调整胃肠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不影响劳动力,癌症患者在局部状况好转的同时,全身状况也得到改善;副作用小。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96-401.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8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