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之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之策略

郭永花

郭永花山东省博兴县兴福镇厨都小学25651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习惯是如何重要。人们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再想改变,那就是难上加难。而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我们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坚持以人为本,一切落实学生的发展,将各项工作都融入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形成发展之中。如何使养成教育实施有效?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文化熏陶——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铺垫

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外显和内涵。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可以借助文化这个主阵地,在校园各个方位,逐步布置校训、三风、德育主题文化、学生行为文化、孝文化、行为规范警示牌等。运用积极的舆论导向,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感化,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文明习惯。

二、课程支撑——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保障

养成教育要实施有效,必须有相应的德育课程相支撑。为了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学校就开发了《成长》这本德育课程。此课程分为:行为规范、学习规范、生活规范、礼仪规范、健体规范、安全规范六大部分。以图文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在故事、游戏、儿歌的熏陶感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把学校德育课程《成长》纳入课表,使养成教育在课时上得到了保障。为了使养成教育有针对性,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存在的行为学习等问题,选取本年级的侧重点,做好计划,搞好教育。

三、明确要求——良好习惯形成的前提条件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运动、劳动、生活等随意性强、自我约束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他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其它方面,往往凭兴趣。他们并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因此,我们要制定标准和要求,让学生有章可依。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及对社会生活涉足的范围,分别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列出“习惯养成教育细则”。我们把这种习惯列成具体条目和要求,将这些行为规范细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班规、班训等。作为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培养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内容。

四、活动体验——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

“实践出真知”,习惯本身就是在实践中养成的。离开了实践,习惯就无法养成,更无法得到巩固。而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各种活动。因此,德育处以及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要通力合作,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强化训练——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

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拿路队训练来说,我们为了强化学生的路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全校集中训练学生的走和喊口号。各班利用体育课时间自行练习。在训练时,班主任、体育教师、任课教师都跟上,领导班子也有分工,我们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这种强化训练,早日形成习惯。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的路队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六、合力攻坚——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保证

家长,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习惯、受教育的程度、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构建了家校培训网络。全体教师、家长合力攻坚,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利用家长会、飞信、家长漂流日志、家长值班、家访等途径,向家长宣传教育的好方法,并且把学校的养成教育要求以信的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以电话或书面的形式及时反馈给学校。家校合作,督促学生养成一定的好习惯。

七、榜样示范——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否养成不是他自己说了算,也不是老师说了算,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内容尽量要细化,标准要明确。我们将制订好的评价标准张贴上墙,定期对全班学生进行评价,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坚持“表扬激励为主、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与典型带动作用,增强评估的及时性与公正性。让学生对照班上各方面做得好的同学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实现“内省”、“躬行”。借助于榜样形象、正面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受到教育。当然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自己得首先作出榜样,做到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和指导者。

八、德育作业——良好习惯养成的巩固及拓展

为了把德育做到细处,养成教育做到实处。我们连续几学期,都坚持给学生布置德育作业。每个年级的班主任具体负责本年级的德育作业设计,德育处做好质量把关。我们通过让学生参与各项活动或进行实践,加深体验,从心理上真正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做到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而言之,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的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引导,更需要家长的细心教育。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