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窦春梅陈润霞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834000)

【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76),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治疗.实验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显效率为71.5%.副反应率为5.0%.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134-02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常见多发疾病,绝大多数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近年来发病率逐步增高。我国高血压人群存在着“三低”—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和“三高”—高患病率、高残疾率、高病死率的显著特点[1]。面对我国高血压“三高”、“三低”的特征,提高民众对高血压的认识水平,强化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对个人及社会均有积极意义。本文就我院常用的两种降压药物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以期提高临床应用中对高血压药物的认识与选择。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6例,其中男89例,女67例,年龄60~78岁,平均68.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对钙拮抗剂过敏患者。合并冠心病者42例,合并糖尿病者21例,合并高脂血症者74例。

1.2方法

1.2.1分组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0例、对照组7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分组情况如下表1。

1.2.2血压测量所有患者测量血压采用坐位血压测量,采用校正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前至少休息10min,保持安静,q8h测量右上臂肱动脉血压(保持测量时患者肘关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治疗前基础血压,用药过程中,3次/周,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在治疗期间,盐的摄入和非药物治疗措施仍保持不变。

1.2.3药物用量及用法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选择辉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苯磺酸氨氯地平5mg/片,用法:氨氯地平5mg,qd。非洛地平组:选择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非洛地平缓释片5mg/片,用法:非洛地平缓释片5mg,qd。1周后如血压下降不理想,第2周依次增加剂量,最大剂量10mg/天,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钙拈抗剂、B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总疗程4周。4周后复查坐位血压。测量方法同前,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分析疗效。

1.2.4疗效评定及标准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4],治疗4周后,观察平均坐位DBP、SBP下降幅度(以观察期末的平均坐位DBP、SBP为基线值)。疗效标准分为3级,显效:坐位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坐位DBP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u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在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67例,年龄60~78(68.8±7.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血压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用药后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坐位血压变化比较(表2)。治疗4周后,两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实验组(氨氯地平组)显效64例(80.00%),有效12例(15.00%),总有效率为95.00%,无效4例(5.00%)。对照组(氯沙坦组)显效52例(68.42%),有效14例(18.42%),总有效率为86.84%,无效10例(13.15%),氨氯地平组较非洛地平组有更好的降压效果,尤其以晨峰血压控制较好。

2.3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氨氯地平组共出现轻度头痛2例,面部潮红1例,踝部轻度水肿2例,不良反应率为6.25%(5/80);非洛地平组共出现轻度头痛1例,面部潮红3例,踝部轻度水肿2例,不良反应率为7.89%(6/76);均未给予特殊处理,在继续治疗中逐渐缓解。

3.讨论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衰竭和周围血管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能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3]。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药物的选择上,我们要考虑使用长效制剂平稳降压,对靶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为长效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水、脂双重溶解特性,其生物利用度较高,剂量间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小,既能在24h内较好控制血压,又可减少在此期间因血压波动所致器官损伤[5],而且不受进食影响,血浆半衰期长达30~50h,故其能有效的控制血压晨峰,维持24h平稳降压,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作用起效缓和,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下肢水肿和轻度乏力。

从临床统计来看,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效率为80.00%,副反应率为6.25%相比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4%,显效率为68.42%,副反应率为7.89%,显示了更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我们认为,氨氯地平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晓明,吴可贵.谢良地.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研究[J].2001.9(4):342

[2]赵秀丽,陈捷,崔艳丽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48—1152.

[3]姜馨,吕卓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1(25):1429—1431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Ⅱ抗高血压药物[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7—9.

[5]刘力生.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