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科教科528403)
【摘要】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大学生社会适应同时也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以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大学生社会适应根本上是人际适应,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是社会角色的扮演,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及其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社会认知偏见和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容易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角色冲突和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影响因素培养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总是受到它自身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环境因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规范和制度以及社会支持系统。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产生不同的民族心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这都将影响大学生在受挫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评价也越来越严格,使得大学生们对踏入社会显得无所适从。
其次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地方,学校的教学设施、课余生活环境、宿舍条件、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将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不适应。大学生在此不仅接受知识的熏陶,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素质提高,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良好性格、情绪、意志等个性心理的培养。而且有的高校专业设置、教育理念和目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在衔接上略显滞后,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
最后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对每个人的成长有着先入为主的深刻影响。一个富有生气、和谐、民主又不失严肃、上进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成才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每一个家庭的自身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外,社交环境的影响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往能力也叫社交能力,它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内容,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社交环境和社交能力是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两个重要方面,他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交能力越强,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就越好,创造的社交环境就越优越。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素质是紧密联系的,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适应的状况,而社会适应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素质水平。大学生只有重视这些因素,充分开发和调动这些因素,才能较好地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对此,提出了以下几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对策:1)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使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2)加强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3)注重大学生理想、信念和责任感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加强人格锻炼,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