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赖慧华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528300)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胎儿前腹壁缺陷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5042例三维超声检查的胎儿临床资料,比较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对前腹壁缺陷的检出率。结果对胎儿行三维超声检查,发现20例胎儿存在前腹壁缺陷,检出率为100%,同时对5042例胎儿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脐膨出未检出,检出率为95%。结论三维超声能安全、方便、无创地检查胎儿前腹壁缺陷,与二维超声结合临床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三维超声胎儿前腹壁缺陷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165-02
胎儿在胚胎期前腹壁发育不全,常会导致胎儿腹裂或脐膨出等,这统称为胎儿前腹壁缺陷。胎儿前腹壁缺陷程度不同,临床预后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甚至会导致胎儿出现心脏、神经系统、面部等异常,为了及早地了解胎儿状况,临床多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情况。本文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5042例胎儿行三维超声检查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旨在分析三维超声在胎儿前腹壁缺陷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行胎儿产前检查5042例,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1.5岁;孕周18~39周,平均孕周21.5岁。
1.2方法
采用GE-730及GE-E8三维超声诊断仪,配有凸阵三维容积探头,频率3.5~5.0MHz。孕妇取平卧位,必要的时候采取左侧或右侧卧位,采用三维超声对胎儿进行筛查,并对每个胎儿进行颜面部的三维成像,调整仪器各项指标,显示观察部位。在检查胎儿过程中,要从上到下,从躯干到肢体,从近端到远端,扫查胎儿心脏、颜面部、头部、胸腹部、肢体及附属物,对疑似前腹壁缺陷的胎儿,取横切面、纵切面,并在肾水平、胃泡水平、脐水平以及膀胱水平等观察是否存在腹壁缺损[1]。并采用二维超声对胎儿筛查,对比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三维超声检查的结果。
2.结果
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5042例胎儿中,20例胎儿(0.4%)存在前腹壁缺陷,其中,8例腹裂,12例脐膨出,11例合并羊水过多,12例脐膨出中5例合并其他畸形,8例腹裂中2例合并其他畸形,胎儿前腹壁缺损直径范围为1.4cm至2.6cm。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例胎儿(0.4%)存在前腹壁缺陷,检出率100%,二维超声检查结果19例胎儿存在前腹壁缺损,检出率95%,1例脐膨出未检出。三维超声检查成像能清楚显示腹壁有无缺损,有无包块膨出,包块的大小,与脐带附着的位置关系,有无被膜。
3.讨论
胎儿前腹壁缺损主要包括腹裂和脐膨出。腹裂又称内脏外翻,属于膜壁全层非中线缺损,临床发生率较低。临床经验指出,胎儿前腹裂多发生于胚胎形成过程中,头尾两壁发育不全,导致腹壁在一侧脐旁发生缺陷,从而引起前腹壁缺陷[2]。腹裂通常显示脐带入口一侧的腹壁皮肤强回声线连续性中断,胃肠等腹腔脏器外翻至胎儿腹腔外,其表面无腹膜覆盖,膨出脏器多漂浮于羊水中,脐带腹壁入口位置正常。脐膨出则是腹壁中线处脐周围皮肤缺损或肌肉缺损,进而导致腹腔或腹膜膨出,可含有肠管、肝脏、胃泡等,包块表面有一层线状强回声膜覆盖,脐带入口往往位于包块表面。
腹裂和脐膨出临床超声表现各具特点,临床主要根据腹壁缺损位置以及缺损位置和脐静脉之间的关系、有无被膜包绕、膨出物内部特征等来区别腹裂和脐膨出。本文分别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前腹壁缺损情况,三维超声技术具有独特的透明成像技术和表面成像技术,其可清晰获取胎儿的腹壁畸形动态立体图像,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则具有全面、高分辨率率、动态、可重复应用等特点,其能及时、较早、准确地诊断胎儿是否伴有前腹壁缺陷。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三维超声能准确诊断出胎儿前腹壁缺陷,同时,将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三维超声更能实时、立体、直观、形象地检查胎儿的前腹壁情况,从而有利于医生临床诊断。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胎儿时,因为胎儿孕周、羊水量、体位以及腹壁缺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临床时常会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故临床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通常情况下,要在胎儿14周之后才能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前腹壁缺陷;②羊水过少的情况下,胎儿腹壁会紧贴胎盘,此时可能会出现前腹壁缺陷的假象,此时要叮嘱孕妇改变体位,行脐静脉水平横切面观察,避免出现误诊;③胎儿腹裂小,且膨出物仅仅是少量肠管,易将肠管误认为男性外生殖器,此时临床要加以注意等等。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前腹壁缺陷时安全、可靠,其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结合,更能确诊胎儿前腹壁缺损情况,临床意义重大,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覃艳玲.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膨出与腹裂的诊断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9(2):554-555.
[2]吴春燕,赵新美,陈雷.胎儿前腹壁缺陷的产前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4):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