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左石华

关键词:企业慈善行为影响因素

0引言

我国企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慈善捐赠行为日益受到各企业的青睐。但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代理念仍处于萌芽状态,受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跨国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本文将从企业内外部情况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1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富豪与企业的慈善意识正逐步强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慈善产生了兴趣,并积极进行慈善捐赠。2006年4月11日,胡润百富榜在清华大学公布2006胡润慈善企业排行榜。在上榜的50家企业中,有14家国有企业、10家民营企业,这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慈善领域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和额度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调查了上海市营业额前1000名排名中的503家公司,发现有过捐赠行为的公司已占92.4%,从未进行过捐赠的仅占7.6%,但大部分公司的捐赠金额在5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还不到5%;且企业捐赠最多的领域依次是扶贫、救灾、社会福利和教育领域,大部分企业均没制定社会捐赠计划。葛道顺指出我国慈善捐赠水平较低,还未达到GDP比重的l%;国内慈善公益机构发展才刚起步,数量少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差,大多数还没有得到社会的信任;社会慈善理念过后,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清华大学的邓国胜认为,造成我国企业慈善捐赠不积极的原因有三:一是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度不足;二是受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三是税收政策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国不存在遗产税,另一方面是减免税的问题。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事业还不太积极,受到内外环境多方面的影响。

2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活动是比较积极的,以“求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企业为何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捐赠呢,笔者认为企业参与慈善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七点:

2.1企业经营状况

约翰逊(Johnson)调查研究了产业结构和业绩对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税前利润是企业慈善行为的最主要决定因素。马克(Mark)和凯利(Kelly)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笔者认为企业慈善行为水平与企业可利用的资源(现金流)和经营业绩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当企业的现金流越多那它参与慈善捐赠的力度也越大,反之就减少,当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时,企业更加关注提高社会声誉和提升企业形象,因此,他们会通过参与慈善事业来树立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从企业财务角度来说,我国企业目前大部分处于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阶段,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还不够完善,企业为了力求自保,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应对社会慈善事业的关注度不高。

2.2企业形象

布雷默(Brammer)和米灵顿(Millington)总结了很多学者的观点,提出企业慈善捐赠的动因是为了企业声誉。参与慈善事业已成为企业获得高曝光率、扩大知名度的有效途径,经常以此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将有助于企业获得公众的好感,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声誉,进而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社会心理学的晕轮效应表明,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因此这种晕轮效应同样会使社会公众对经常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产生好感,进而对这些企业的产品、服务等产生信赖,由潜在顾客变为现实顾客。例如,在汶川地震中,很多企业参与了捐赠活动,有网友在QQ群里说:“以后喝王老吉(捐款1亿),存钱到工商(8726万)……”从中我们读出的不仅是爱国情结,同样也诠释了“企业参与慈善事业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的观点。

2.3企业规模与行业特征

麦克艾尔瑞(MCElroy)和齐格弗里德(Siegfried)等很多学者认为企业规模大小与企业慈善行为水平有正相关性,大企业进行慈善捐赠行为的概率较高,而小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相对概率较低。因为大企业已初具规模,有较强能力参与慈善捐赠事业。他们为了更好地提高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得到公众的认同,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慈善事业,扶贫济困。而小企业还处于资本积累阶段,他们没有太多能力投身于慈善事业,而更多地是关注自身的发展与规模扩张,因而小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要低于大企业。笔者总结尤西姆(USeem)等学者的观点,认为与公众接触较多的行业如零售、保险、旅馆业的慈善参与力度要高于那些采矿、建筑等与公众接触较少的行业。因为与公众接触较多的企业,公众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公众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同,企业才会赢得有利市场和获得更多利润,为了提升企业在公众心中的企业形象与知名度,大部分企业一般通过参与慈善事业来实现。而与公众接触较少的企业就无此后顾之忧。

2.4企业发展周期

各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而他们处于不同阶段时,对企业捐赠是不同的。当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更多资金的是会用来发展企业,而没有太多的钱用来投资慈善事业,因而参与捐赠的积极性不高,当企业处于发展阶段时,企业关注的是扩张和发展规模,参与慈善事业同样会受到影响,当企业处于成熟阶段时,企业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时企业为了提高声誉和知名度,提高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会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投资,当企业到了衰退阶段时,资金已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为了力求自保,企业已无力关注慈善,因而会参与慈善捐赠的力度会不大或者是不会参与。

2.5政府号召,领导者的慈善意识

响应政府号召,是带有强烈“中国特色”企业慈善行为的一大影响因素。在我国,企业安全有效的运营离不开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因此,当政府就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如扶贫救助等)或者危机(自然灾害等)向社会发出倡议和号召时,很多企业不得不考虑对政府的倡议做出某种积极的反应,以谋求一种和谐、安全的政府公关关系。还有,贯彻领导者的慈善意识,也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因素,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个人成长经历会较强地影响到企业的慈善行为。2006胡润慈善榜的“状元”余彭年白内障治愈的经历形成了他的财富观,于是,有了“彭年光明计划”。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主席李嘉诚以“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座右铭,因而李嘉诚基金会更加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可见,企业家的为善理念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企业慈善行为的发展。

2.6我国的法律政策与慈善决策机制

我国目前的法律和政策的规定不利于调动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税前优惠比例相对于国外较低,我国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企业向社会捐出善款后的扣税额只有3%—10%,远远落后于外国,而且就是这3%—10%,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没有得到落实。税收优惠操作流程过于复杂,税收优惠法律有待完善。我国税收优惠宣传实施力度不够,很多企业可能还不知道有做哪些优惠政策。另外就是出现直接行政摊派现象,很多企业是出于政府压力和外界压力才参与慈善捐赠的。

善款募集的方式以及企业慈善捐助决策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企业慈善参与度不高的一个原因。基金会和慈善机构的社会公信度还不够,很多企业捐完钱后都不知道最终资金的去向。

2.7捐赠效果不能直接衡量

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后,捐赠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直接衡量,这严重影响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出现了企业慈善排行榜,如胡润企业慈善排行榜、福布斯慈善排行榜、南方周末企业慈善排行榜等,企业慈善榜的出现,引起了公众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关注,也引起了公众对企业间慈善捐赠行为进行比较的热情。然而,公众在对上榜企业进行评论的时候,往往只注重捐款额,却忽视了榜单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对于上榜企业来讲,只要钱捐的越多,企业的排名就越靠前,善举就越值得推崇。这样的评比标准意味着:企业的捐赠越多,慈善表现就越好。从我国现状来看,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比较落后,企业捐赠意愿和捐赠力度都比较低,我国还需要企业慷慨解囊,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而且是捐的越多越好。但是,对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而言,捐款额只是诸多因素里面的一个,单纯以一个因素来评价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并进行排榜是不合理的,会影响企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数字统计自http://www.hurun.net/listen35.aspx.

[2]卢汉龙.《企业捐赠调查报告》.载于马伊里.杨团.《公司与社会公益》.华夏出版社.2002年.

[3]李骏.《中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社会观察.2005年第9期.

[4]葛道顺.《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见中国社会政策网.

[5]任浩,徐雪松.《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第四届(2006)学术年会政治.法律.社会学科专场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