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引入GDP就业弹性,重点研究了四川省产业GDP与其就业弹性之间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目前,具有较大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产业主要为二、三产业。
关键词:四川省;产业发展;就业弹性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109-01
收稿日期:2009-02-17
作者简介:史瑜璐(1987-),女,浙江宁波人,学生,从事信息管理研究。
金融危机下,沿海城市出现大范围的裁员,大量劳动力由城市向农村回流,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的回流劳动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通过研究省内各产业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计量关系,寻找有较强劳动力吸纳能力的行业,很有现实意义。
为了便于计量,本文引入GDP就业弹性的概念来衡量产业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数理关系。类似于经济学中弹性的定义,GDP就业弹性就是劳动力就业增长率与相应的GDP增长率的比率,因此有:
(1)
其中:为GDP就业弹性;L、Y分别为一定时期内对应的劳动力增加量和GDP增加量;、分别为基期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和GDP。根据以上定义,的取值可正可负。若,说明该产业或行业具有一定的就业吸纳能力,能够帮助提供就业岗位;若,则说明该产业或行业排斥新的劳动力的进入,发展该产业不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由(1)式容易发现,就业人数与GDP之间存在某种对数线性关系。因此,不妨假设此两者满足下述函数关系式:(2)
其中,为GDP就业弹性;、分别为既定时期内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和GDP;为常系数;为随机误差。根据四川统计年鉴中1980—2007年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2)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均显著地不为零,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1980—2007此观察时期内,三次产业的发展均对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2)第一产业的GDP就业弹性在整个观察时期内出现了两种状态,其取值由1980—1992年的0.136变为1993—2007年的-0.245。换言之,在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产业由劳动力吸纳型产业转为劳动力排斥型产业,并且此情况一直延续至今。(3)通过对省内其他两大产业GDP就业弹性的比较,可以发现,第二产业仍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但其就业弹性0.274要明显小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0.360。这就说明,第三产业潜在的就业吸纳能力可能要大于第二产业,因此,第三产业应作为政府安排大量失业劳动力的重点。(4)根据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回归结果,就业人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发展的境况。根据第一产业目前负的就业弹性,可以看到,在最近一段时期内,该产业的产值增加并不能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通过历史数据,我们已经获得一定时期内各产业就业弹性的平均水平,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产业弹性与产业GDP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均会随产业GDP的增加而减小,即随着各产业产值的增加,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会相应减弱。同时,三次产业GDP对数值系数的大小显示,相比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的减小趋势更高,而第三产业由于其对应系数显著为零,不妨认为,其相应一单位的GDP增长,对就业弹性的影响基本不存在。这也说明,第三产业将成为未来四川省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从长期角度来看,第三产业将成为省内吸纳劳动力的趋势产业;但就目前来讲,第二、三产业将作为四川省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它们也是解决大量回流农民工再就业的主要途径。同时,上述两大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省内有关机关的协助配合。首先,政府应调整以往的工作职能和行为方式,为回乡创业者提供更多有利的制度和市场环境;其次,有关机构应积极安排回流人群进行职业教育再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水平;再次,推动省内的行业企业协会以及地区专业协会的发展,为失业人口提供有用的咨询服务;最后,各级政府还应利用各种形式,来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勇,林超群.中国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
[2]钱振伟.GDP增长对就业影响的测度模型构建及对策研
究——以边疆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实证比较为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责任编辑: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