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市拦江中学冉元富罗翔
中国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语文份量不小的必考点。因此,教师理当重视,切实履行教好教材中古典诗词的职责。但纵观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典诗词,选自课外篇章的偏多,侧重于学生理解运用、独立鉴赏能力的培养与考查。故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即在帮助学生读懂、掌握教材中古典诗词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呢?
一、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要鉴赏古典诗词,首先就要充分读懂诗词的文字,扫除语言障碍,甚至包括其中典故的出处、用意等。相反,若因文字的原因,过不了语言关,而不知作者云何,无法产生认识作用,那也就无法进行鉴赏审美了。鉴赏者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才能领会诗词中作者所蕴含的真实情感。
对古典诗词披文入情,主要障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语言意项的多样性
如白居易《卖炭翁》诗:“可怜身上衣正单。”其中“可怜”一词是“值得同情”的意思,与今义相近;但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百花高楼更可怜。“可怜”一词却表示“可爱”。可见,“可怜”一词于古代中可多个意项。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善于从整首诗词的情感入手,于该字词的多个意项中判断出一个最相符的意项。
2.语境词义的特殊性
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似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中“处”字令人费解,中学文言文中有关“处”字的意项无一相符,即无从解释。最后,我们只好于诗词的具体语境出发,推断出“处”字当以“时候”解释。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揣摸诗词的前后语境,从该首诗词的整体思想、立意去推断出某个词的特殊意项。
3.用典的出处和用意
前人于诗文中用典大体有两种类别:语典和事典。语典即“古诗古语”。如曹操《短歌行》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前二句出处《诗经?郑风?子衿》,原写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事典,即“古人古事”。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敌郭开暗中用金钱收买了赵使者。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特于使者面前吃一斗米饭十斤肉,并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却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从,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这是词人借典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老了,但仍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可朝廷一味屈膝媚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试问,若不知用典之出处与原意,何能知诗词中用典之用意?故我们应引导学生先探究用典之出处与原意,然后去察知作者的意旨。
二、引导学生“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即通过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具体环境以及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状态等,进而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中心思想,达到对作品由表到里的深刻理解。鉴赏古典诗词,知人论世,有利于较深入、准确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譬如我们鉴赏李清照的词作,就宜从李清照的两个人生阶段去把握。李清照前期嫁赵明诚,志同道合,生活较安定美满;后期南渡,国家灭亡,丈夫遽然亡故,心情悲沉。不同的人生经历阶段,导致李清照前后两期的词作的中心内容与风格明显有异。前期多描绘她少女、少妇时期的优游闲适生活和闺情相思。或陶醉于优美的大自然,或表现夫妇爱情生活的甜美与苦涩,韵调优美,清俊明快。如《醉花阴》《一剪梅》《点绛唇》《如梦令》等等。后期处于靖康南渡后,她连遭国破家亡、丈夫病死、金石书画被盗等灾难,由—个贵妇跌入流亡难民的行列。她用血泪写下的词章,凄凄忧伤,反映出时代动乱、社会衰败沉积在内心中的戚苦,写得苍凉沉郁。如《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等。
所以,我们宜引导学生多了解诗词作品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思想状况、惯写内容、总体风格,以便易对他们的诗词进行鉴赏,把握其主题与艺术。如教师讲到陆游、辛弃疾之诗词作品时,可引导学生知道陆游之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辛弃疾其词多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引导学生欣赏“妙言佳句”
我们欣赏古典诗词作品,往往会反复斟酌、赞叹于其中的一两句,甚至一两个字。这就是诗词中的妙言佳句。可以说,妙言佳句是诗词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的集中表现,是诗词精华之所在。教师在讲授古典诗词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全首诗词之后,侧重玩味诗词其中的妙言佳句,将有利于学生学会把握诗词重点,更好、更深刻地独立鉴赏诗词。
古典诗词的妙言佳句,是在炼字琢句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人炼字主要是从情景洽合、表现力强、语言简洁三方面下功夫的,从而使字句产生形象美、音乐美和意境美。如唐代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联,“推”字就写出在岑寂之夜,僧人于月下返寺,轻推寺门,动作缓静,与月夜、佛寺、僧皆相融洽。显然非“敲”字等所能代替。
再如宋词人宋祁《玉楼春》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用拟人手法,通过繁盛的杏花写出了盎然的春意。尽管天气尚有微寒,但红杏已花满枝头,仿佛己见枝头蜂蝶围舞的热烈场面,意境全出。绝胜“炒”、“斗”、“打”等字。近似之例,举不胜举。
四、引导学生“驰骋想象”
创作有赖于想象,鉴赏也需靠想象。通过想象,我们得以理解、丰富词语的含义,能够补充诗词中省略的内容,完成对作品意境的构拟,于作品形象中悟出其内容之理。“欣赏活动所以是有趣的,不只因为欣赏者被动地接受了什么。也因为他可能主动地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王朝闻《一以当十》)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在诗词鉴赏中取得主动性。
如杜甫《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教师在上课时宜点拨学生想象诗人当时俯仰的见闻情景,于脑际间浮现六个凄清惨淡的特写画面。想象万叶飘逝凄凉、长江汹涌不息的开阔意境,想象出一幅声图并现的悲秋图。从而深刻体会到诗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再如维《使到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学生若能展开想象,浮现出一幅奇特、开阔、壮观的画面,浮现中国古代大西北的戈壁荒漠与荒漠中的黄河,就容易领略到诗人于写景中溶入的那种孤寂情绪了。
古诗词的题材、体裁多种多样,作品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及理念旨趣上也各有千秋,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地应用各种方法,并且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