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关于高职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郭蓓1王安2

郭蓓1王安2(1.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2.江西省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

摘要:职业院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院校,其注重的是理论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目前各类高职类旅游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旅游接待人才,旅游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可观的。在保证需求量的同时,势必也要关心人才的质量问题。由于高职类的旅游教育起步较晚,所以难免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缺陷。本文对高职类的旅游教育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引言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在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目前,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及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急需形成一支通晓国际惯例、既有思想又有抱负,善于开拓和管理的旅游中高层人才的队伍。这就对旅游专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要求从数量上来满足现阶段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更要从质量上把好关,要求从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因为该行业是一门可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一些高职类的旅游院校很大程度上承担起为社会培养此类人才的任务,其毕业生也供不应求,受到很多求职者的亲睐。但许多用人企业经常会抱怨一些毕业生来到企业似乎没有一点专业的样子,还是要经过从零开始的培训,而且一旦上手之后其跳槽率又是相当的高,导致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难度大增。这些问题不光是企业所要考虑的,也值得高职类的旅游院校深思。作为校方,仅仅是完成书本上的理论教学和一些已经过时的实训操作是不够的。针对这些状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1提前学生实习阶段,完善职业课程结构

大多数的高职类院校对于学生的实习都尤其关注,这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做法。职业院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仅靠书本上死板的理论是无法赋予的。所以学生进入学校首先经过两年左右的专业学习,然后被安排去一些对口的酒店、旅行社等旅游接待企业实习,期间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工作。这种一成不变的老套程序已经轮回过不知多少次。给用人单位的感觉是:招聘实习生时不是特别注重你在校的成绩,只要身体条件合格,面试时能够很好的和经理沟通,一样可以进入适合的岗位进行实习。因为进入企业后你会比在校期间更用心的学习岗位工作上所需熟练操作的技能。这就使得学校进入了被动的角色,怎样完善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课程已迫在眉睫。

让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倘若让学生更早的认识企业的工作流程,之后再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提前学生“实习”的阶段。在学生入校后不久,就安排去一些实习点,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同时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官刺激,时间不用太长,一个假期足以。这些简单的工作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帮助,会为日后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提供系统的认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强化学生的涉外意识,努力掌握更多外语

旅游业是一项涉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要发展旅游业就必然要实行对外开放,这样就吸引了大量的外方投资者和外国旅游者。旅游服务是一对人的服务过程,作为接待人员如果不能与客人正常的交流,还谈什么人性化的服务、个性化的接待。所以,该行业又对我们提出了语言的要求,不仅是英语,还有韩语、日语,甚至更多。

我们经常在一些涉外型酒店发现,那里的员工渴望掌握外语的愿望及其迫切,并且她们会很努力地主动寻找学习的平台和练习口语的机会,这与一些在校的学生的很不相同。为什么呢?环境不同,企业员工面对的是现实的客户,直接的压力,这一点只有实习过的学生最能体会。如果没有一口流利的外语,他们只能在那些老外面前作哑巴,或者酒店根本不会提供直接服务客人的岗位(例如:前台)给你。

作为校方,要充分重视企业在这方面的需求,不仅要加大外语的学习力度,还要给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练习环境。让他们多听听实习回来的学生的心得体会或多去企业学习学习。早日取得“主人翁”的心态,掌握更多外语,拥有自如与老外沟通的能力。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水平,在我们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除了提高专业学历外,经常定期深入旅游企业挂职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仅是要具备渊博的理论基础,还必须有一手漂亮的“手艺”,成为“双师型”教师。只有我们掌握的知识最丰富、最前沿,学生才能够学到最系统、最专业的技能。

目前,对教师的进企业挂职锻炼通常可以选在寒暑假,利用一段封闭式的学习让自己重新回到各个岗位更新业务,跟上时代。不论是公共课的教师还是专业课的教师都应责无旁贷的给自己补充新知识,作为公共课的教师也可以更详细地了解旅游业的动态。

4拓展实训基地,改革教学方式,改进考试制度

同样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永远是高职类院校值得探讨的话题。作为旅游专业,我们强调的是和人打交道,而不是简单的坐在电脑面前进行一整天的重复工作,该行业注重的是人性化的服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来运行。为了使学生具备突破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将教室直接搬进实训基地,让他们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他们。国家重视旅游类教育,现在的教学条件普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努力拓展实训基地是广大教育管理者首要列入建设的目标。

教学努力的成果往往通过考试考核体现,但如果仅是依据书本,抛开现实现状,仍然是浮于表面,没有太大成效。因此,校方除了理论上的考核必须具备以外,可以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各岗位的从业资格证书,以此作为评价优秀学生的依据,发放优秀学生补助。

5拓展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合作,推广“导师”制度

与企业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方向,职业类院校要重视也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源源不断地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倘若能够让企业员工以导师的身份定期来学校下班辅导,效果将大不同。他们不用像教师一样讲授服务理念,而只是将他们每天亲身听到的、看到的真实案例拿出来与学生们分享,让学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通过这些“导师”的经验传授,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服务的真谛,理解为什么“客人永远是对的”。

这种“导师”制度值得大力推广,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在采用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可是大多数情况下此“导师”就等同于课堂上的教师,他们下班辅导的内容还是书本上的知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让我们将这种“导师制”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该行业的脉搏。

人才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作为高职类教育工作者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不仅是教会书本上的理论,还需把学生培养成社会能够认可接受的求职者,学校就直接起到求职中介的作用。以上提出的几点建议着眼于现实,有很实际的操作意义。也确实是当代许多高校面临地急需改进的方面。面向21世纪的今天,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以不断壮大的趋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还包括精神方面的回报。一名优秀的旅游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和娴熟的技巧,还需具备正确的服务理念,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享受工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杜江.关于旅游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1998.

[2]纪培玲路军:基于人才资源需求的旅游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研究.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57~61.

[3]魏敏.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经济师,2006年第2期.

[4]赵鹏汤利华:旅游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71~76.

[5]蒋冰华张青云:河南省高等旅游教育发展思路探讨.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