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建立及未来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小议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建立及未来发展趋势

郭慧

郭慧(哈尔滨第二电业局)

摘要:传统的会计职能被界定为核算和监督,这也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的事后反映和对以往经济业务的记录。这种要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数据的需要,反映在企业决策跟不上市场变化,决策可行性差、缺乏量化的数据分析依据等。为此,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及相关财务制度规定,探讨了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建立,并进一步分析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模式建立发展

0引言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客观的外部环境并有与之相适应的自身运行规律,同理,任何一种企业财务会计模式也对应着一种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我国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它是使企业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今后企业财务会计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建立

1.1建立起多元化的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模式会计目标是会计在特定环境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根本要求,是整个财务会计管理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出发点和归宿。会计目标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社会需求会计干什么和会计能够干什么,因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财务会计目标主要有三:一是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为企业、国家、债权人等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三是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本单位各方的利益。

1.2建立起经营管理型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基本上仍停留于算账、报账的传统形式,因而尚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只有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充分发挥现代财务会计的职能作用,建立起经营管理型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才是根本出路。

经营管理型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是由下列三个不同层次的财务会计子系统构成的:第一层次是以总会计师为主,建立起规划会计系统;第二层次是以企业内部各单位的人为主体,建立起行为会计系统;第三层次是以财会部门为中心,建立起财务会计系统。它们具有下列特点:对外界服务和对单位服务相结合;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相结合;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相结合;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相结合;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相统一。

1.3建立起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财务会计监督模式在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中,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是基础,国家审计是主体,民间审计是补充,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同时并存。我认为,这种体系结构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应起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财务会计监督体系。

2我国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传统的会计流程独立于业务流程之外,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下,以货币为计量工具,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一般经济业务发生后,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会计人员很少涉及业务层面的流程,只负责业务发生的单据流转和记录,并涉及业务本身。所以,传统的会计方式下,会计人员对成本管理、应收应付款、固定资产的管理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制约。传统会计下,会计人员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核算和监督。一般会计人员较少参与管理,更不用说决策,会计人员地位低下。这除了受传统的经济模式制约、会计人员自身素质限制之外,主要是由于企业环境和企业领导的意识有关。会计电算化只是传统的会计核算程序的计算机化,并没有网络、数据仓库等相关概念和应用的支持,充其量只是发挥了计算机的数据计算和存储功能。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造成风险的不断增加,使得决策层对企业数据的及时、准确、共享性提出了现实要求。原有独立、分散的单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2.2新经济时代传统会计结构模式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会计结构模式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即会计环境。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形成了创新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企业信息化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成为其经营管理的中心,而产业结构信息化则奠定了会计结构模式转变的基本条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增值性、渗透扩散性、风险性以及极强的时效性等特征。

这一特征的存在,首先是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会计人员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就必须了解和熟悉会计主体的生产过程及其工艺。而新经济形态中的高新技术生产过程与工艺,与传统经济相比较更加复杂化。因此,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的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相关以及相应交叉产业的基本知识;其次,新经济的信息化也会对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提出挑战。这里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传统会计成本分类与分配方法的冲击,二是对收益处理方法的冲击,三是风险处理步入困境。

会计模式是会计主体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会计运行的结构、功能、行为等会计实践活动的形式。而一定时期会计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该时期的会计环境为前提的。新经济全球化后,不仅经济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而且要求经济的运行必须按相同的规则进行。

作为记录经济运行状态的会计,在其会计目标的制定、会计程序与方法的选择、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规范体系的颁布、会计报告的形式等方面,必须按照相同的惯例构建,以服务于新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3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发展趋势

3.1核算和监督被淡化,更强调分析、控制与决策传统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已经淡化,但并不是说核算与监督不再重要。在信息时代,会计职能除了传统的核算与监督之外,更重要的分析与控制更显突出。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手段集成的现代管理工具。例如:PDM(productdatamanagement)使得企业的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切实可行,成为定量分析的基础;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使得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同步一致、准确适时、集成共享,财务人员随时知道当前的各种财务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并加强控制、有效地提高公司效益将更加重要。同时,财务人员将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信息技术的产生将对会计职能产生重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将随着信息化进程得到加强。

3.2会计目标的主体将由股东、债权人为主转变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为主进入新经济时代后,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产的作用出现了角色的转换,即物质资产的作用减弱而知识资产的作用增强,企业资产的增值和财富增加的主要作用不是物质资产,而是取决于知识资产。

因此,物质资本所有者的股东将退出在企业的统治地位,而知识资产作为企业财富增加的直接力量,由于其资本和所有者属于同一主体,不仅在企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且也是企业剩余资产的主要拥有者。企业要素所有者地位的变迁,必然要求会计的目标进行变革,会计的目标将由过去的以向股东、债权人提供信息为主,转为以计量企业主体资源、权益的变动情况、收益的形成过程和有效控制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为主的企业主体性会计目标模式。

3.3会计人员参与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进入新经济时代以后,人们面对的都是知识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如何使用知识产品和从事服务工作,还取决于每个人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即知识丰富并具有较强的转化能力,将其物化在所从事的产品或服务中,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的人才,就会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成为新经济时代的富有者。反之,则会被新经济所淘汰。

良好的成本控制、流畅的现金流动、公司预算目标的实施与控制,都必须有财务人员全程的参与。总之,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行使职能,全面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