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韩红光

韩红光(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转型,随着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现实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不一致的情况。笔者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改革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仍有许多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注重的是知识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课程的内容面面俱到,有些基本上是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浓缩。这样导致学生什么都学一点,可是什么都不精、不深,甚至根本就没有理解,没有体现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学以致用的特色。

2.知识更新与实际应用的矛盾

众所周知,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知识点和新技术更新很快,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变化而更新。但是,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存在着知识更新与实际应用的矛盾:教材的编写需要一定的周期,任课教师从选定教材到统一订购教材、从新知识新技术写入教材到教材的使用一般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部分教材内容往往会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导致教师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知识的更新跟不上实际应用的需要。典型的一个案例,目前计算机教学所使用的平台,大部分学校还是windowsxp,但是目前在校学生所使用的机器大部分都使用win7平台。这种教学与实际相脱离,学生即使好好学了,也与自己的实际应用不符。

3.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滑坡。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习条件及家庭环境、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未充分发挥,学生无法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地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束缚。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较大差别,而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根本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有的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就比较良好地接触到了计算机,对于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相当有基础;但是有的同学却基本是“零基础”,对这部分学生来说,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无法进行下一步更深入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限制。

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1.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学时少,教学内容符合高职院校的需求,着重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用性,应尽可能选用目前比较先进的、使用最广泛的应用软件和较新的技术知识,并随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做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大纲方面,我们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改革:

(1)从平台的选择上,以前是windowsXP,现在使用window7,从目前看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个会是微软的主要个人用户平台,市场上的机器也都预装了这个平台的系统。

(2)从常用软件上,我们选择了从office2003升级到office2010。这个平台的提升,学习的软件也减少了,从6个软件减少到3个软件,这些软件都是与我们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办公软件(word、excel、ppt)。随着数量的减少,我们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教学,学生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进行巩固和提高。

2.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案例教学,与今后的学习、今后的生活密切联系。

(1)应用性、实用性强的案例不仅包含大量的信息,还可以结合各个不同专业,提升学生专业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案例的选编要合理,根据课程内容,深入到企业中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编成案例。同时结合各个专业,我们在不同专业教学时,提出使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

比如,同样教学excel这个软件,在教学烹饪专业的excel时,我们使用excel进行“菜品的成本核算”;对汽车营销专业教学时,我们同样的excel内容,案例变成了“汽车营销数据统计”。这种方式不仅使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及时介绍一些新的思想、理念以及处理方法和手段,要深入浅出地讲授一些最新的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状况,体现教学内容的发展性、变化性和先进性。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岗位中,情景逼真,较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有效地锻炼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理解学生与学生间的不同、学生与社会间的联系,发现学生的特点据以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育和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他们中有些学习过一些计算机课程,基础较好,起点较高,也有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为此,我们应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入学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差别,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行分级教学,将入学新生分为高、中、初三个等级。这样分级教学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高教学深度,对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起到引导作用;二是让学生提高探求答案的兴趣,提高对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3)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有必要对原有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以便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职业应用技能,使考核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综合性。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可将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行平时、期末考试相结合,在完成基本学习的同时努力推荐课余时间进行浙江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的练习,以等级考试的标准要求学生,强化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很好地开展工作,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要求教师顺应潮流,不断学习提高。

参考文献

[1]卢炼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职业时空,2012,06。

[2]孙秀贞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对策.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第13期。

[3]肖英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问题及改革.办公自动化,2010,04。

[4]柴方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电脑学习,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