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402160)
摘要: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一般比日常教学的要求要高很多,需要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既要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透彻,更要让学生能熟练操作。因此,教师既要具备很高的理论教学水平,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训指导水平。同时,职业技能竞赛会引领学校的教学和课程改革方向。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理论教学水平实训指导水平
一、研究基础
我校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工信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认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关专业与伟创力集团、美的、格力等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知名企业进行实质性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交替”、“双证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近3年由老师带队参加了2013年第六届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2013年第六届重庆市大学生“盛群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2013年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2012年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2011年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指导教师也在大赛中逐步成长,并在某些项目中探索出了适应我校师生共同发展的一些经验。
二、研究内容
1.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职业技能竞赛对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行了综合的考核和评价。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有的技能竞赛还分别设置了知识和技能两个竞赛内容。如我校选手参加2012年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初赛主要考核理论知识,如果初赛被淘汰的话,后面的比赛就不用参加了,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综合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对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动态有所了解。这必然需要教师拓展专业领域知识,关注职业发展的理论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关注职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变化。
2.职业技能竞赛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无论是作为指导教师还是作为参赛选手,职业技能竞赛需要的都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而且近年大赛项目的领域在逐年拓宽,技能含量在逐渐多元化,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质与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直接参加或者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在竞赛的训练过程中和比赛现场,都需要专业教师充分展示自身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更能大大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3.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师资队伍梯队的影响。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和锻炼专业骨干教师的重要途径。在筹备参赛指导教师团队时,专业带头人的主要职责是把握方向、总体规划,具体的技能指导一般都是由骨干教师来完成。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能更好地锻炼骨干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能从教师团队中挖掘出更多有潜力的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为专业师资队伍梯队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打下基础。
4.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高的实践。通过分析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影响,立足我校,我们提出了适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双师”建设、专业能力提高的方案,并在我校实践,如获成功,可以推广到其它高职院校。
三、主要特色
1.以职业技能竞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快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需要给他们创造比技能、练本领的条件。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和指导各类技能竞赛,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平台,促使他们迅速融入专业氛围,以推进整体师资水平的发展。
2.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没有实践技能的师资队伍所教出的学生是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的。目前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师资的培养,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以职业技能竞赛作为突破口,可以有效地加快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
3.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少数优秀学生职业素质的展示,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有实效、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作风更加严谨。
四、结束语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高的研究,实质就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是以教育素质与行业素质为基本内涵,以教师职称与行业技术职称为外在特征,集教师素质、行业素质于一身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并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高职院校要求“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更强调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广阔的知识面。所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锻炼出来的,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锻炼,必然会促使教师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和提升,加快专业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炳荣浅议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J].成功(教育版),2013,(5)。
[2]董先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推动效应分析[J].科教导刊,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