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素化合物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浅谈元素化合物教学

高凯仙

高凯仙(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职业中学山西朔州036800)

摘要:元素化合物是职高化学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比较难学的部分,而且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鉴于这种现状,需要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职高化学中元素化合物教学部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职高化学元素化合物

人们常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其中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说化学是一门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的学科;其二是说化学不像数学和物理那样知识点联系那么紧密,化学知识较零散而且琐碎,尤其是元素化合物部分令教者难而学者烦。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浅谈几点这部分教学的经验:

一、理清教学思路

1.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应按照“单质——氧化物——碱——盐”这个思路进行。例如:铝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思路为“铝——氧化铝——氢氧化铝”;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思路为“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

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应按照“单质——氧化物——酸——气态氢化物——盐”这个思路进行。例如: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思路为“硫单质——硫的氧化物——硫酸——硫化氢——硫酸根”;氮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思路为“氮气——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氮的氢化物(氨气)——硝酸”。

具体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重点进行增删。如钠的教学中只有单质部分,氯的教学中无含氧酸部分。

二、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进行教学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及其制法。孤立地进行性质教学,学生不易掌握;如果首先分析物质的结构,学生更容易理解物质的性质。如在氯的教学中,首先了解氯的结构,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表现出很强的非金属性。在学到性质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氯气活泼的化学性质,如氯气能与大部分金属反应、与非金属反应,这些反应中氯的化合价都由0价降到-1价;氯气还能与水、碱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三、应用“对比”教学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对比能更准确地把握物质的性质。如将氯和硫进行对比:从结构看,氯原子和硫原子都是三个电子层,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而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的,由此可推知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从性质的对比中可以得到验证,如氯气与铁反应生成高价态的铁而硫与铁反应生成低价态的铁。

四、突显实验教学

由于这部分知识记忆的东西多,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便于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如做钠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切割固体钠,并观察其表面光泽的变化。学生便会感受到钠的硬度很小,且能体会到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又如做钠与水反应实验,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如“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溶液变红”、“四处游动”,可以得出一系列结论,如“密度比水小”,“钠的熔点低且反应放热”,“生成物溶液呈碱性”,“有气体放出”,从而可推知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进一步写出化学反应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条件具备,应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感知物质世界,而不是一味机械地记忆和抽象地去理解。

五、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现象随处可见,联系实际可以使化学课堂更生动、更有趣。

如: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时,金属的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可以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铁、铜、铝等材料的用品来感知这些性质;学铁生锈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铁制品用具的生锈来了解铁生锈这一现象及其防治措施;学焰色反应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节日燃放焰火的现象,也可以让学生联系不慎将食盐洒在炉火上火焰燃烧的现象。

用该方法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增添色彩。如下面这些材料:

大洋网讯2001年7月7日,广州市珠江河上出现神秘“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

记者赶到黄埔大道东东圃石溪路段时,在广东正大饲料公司旁边的石溪涌内看到了一个漂浮的白色金属桶。交警已经将现场封锁,6辆消防车则一字排开。一旁戒备的消防队员说,早上已经有一个同样的金属桶爆炸了,爆炸的威力很大。

据现场一位围观的群众讲,早上一个已漏气的铁桶漂在水面上,并不停地冒着气泡。10时多突然从铁桶内窜出亮黄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一位妇女惊讶地说。

据悉,早在前日,珠江水面上就发现了两个铁桶,其中一个在江面上爆炸了,另外一个则在石溪水面被路过的船只发现。据说,晚上18时45分左右,该船曾经将铁桶打捞上船,本打算清洗过后使用,但是当船员把盖子一打开,桶内马上冒起白色烟雾,而且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刻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桶推到江里。一遇到水,这个桶就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3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学品专家赶来聚在一起,紧张地研究处置“水雷”的对策。

为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思考,可以提出一系列驱动问题:从现有资料来看,你还想做哪些调查?你能否根据新闻中的信息对这些疑问提出自己的一些假设或推测?小组进行交流。学生提出了种种疑问,如:为何会爆炸?钠有何性质?爆炸会产生什么后果?未爆炸的铁桶如何处理?这些装有金属钠的铁桶从何而来?有何用途?学生还提出了种种假设:已漏气的铁桶漂在水面上,一遇到水,这个桶就爆炸了——爆炸应该与金属钠和水有关;不停地冒着气泡,有爆炸发生,应与产生的气体有关;从元素的角度来看,气体不是氧气就是氢气,可能是氢气爆炸,也可能是氧气使金属钠剧烈燃烧而爆炸;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疼痛——有强烈腐蚀性的物质;一个已漏气的铁桶漂在水面上——可能钠的密度比水小。

六、适时总结

总结可以使知识更系统、更条理。这部分知识较零散,更应如此。总结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总结的方式。总结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文字总结、框架总结、表格总结等。

2.总结的主体。通过总结,不仅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能提高总结问题的能力,所以这个过程主要由学生来完成。

3.总结要适时。每学完一种物质要进行总结,每学完一节要进行总结,学完一个课题要进行小结。

总之,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通用类化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2]齐红涛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